我想:文字最大的魅力在于感动,感动而又美,那便是文学了。
"四只眼睛"是什么?带着好奇阅读,原来农夫继父双眼深度近视,而母亲则遭受生离死别又疾劳而成疾。这样的一对靠农作生存的人,却在艰难的生活中相互扶助,当继父为母亲舐过病眼,夕阳中,四目相对舒心而笑时,我们心底升腾起了感动和振撼:相濡以沫,这个字典上的词,才有了如此切实的感受。"四只眼睛"的平淡用词和文章细节的感人形成了巨大情感振撼。
对于这种感动和振撼,景物的作用功不可没。作者将劳作和生活的细节放在夕阳晚霞的背景中,情感和文章的意蕴便更深更长更浩大了。
"每年春秋两季,他牵牛背犁,赤脚行走在墒沟;一手扶犁,一手握着鞭子叉着腰;吆牛的声音苍凉而悠远,夕阳下的影子细长而弯曲", 这幅画面,春来秋往的每一天里,苍凉悠远的声音,细长弯曲的身影,印嵌在遥远夕阳里,时间和空间的景深中,有声有色有光,人卑微而又坚强,生活的艰难而不乏温暖,情感充满爱意却又满含悲悯,景象苍凉宏大,意蕴深远悠长。
再比如:"钟声催晚,夕阳西下,晚霞烧红了天际",这样的背景下,"继父一手托着母亲的后脑,一手分开母亲的眼皮,慢慢伸出舌头,在母亲的眼睑中舐来舐去","母亲揉揉眼睛,舒心的笑了"。而"我""每当晚霞烧红天际,蟋蟀应节而歌之时,我的眼中便会不由自主的出现继父和母亲四目相对的情景"。继父和母亲下世后,"我"每每"仰望月亮","那银盘似的月亮就幻化成西天的晚霞"。
这种用夕阳之景来营造意蕴的方式,古诗词里很多:"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表达情感不尽相同,但营造美感,扩大意蕴的方式和效果相近。与单纯靠细节相比,这又更上了一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