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目的性看书会不会影响看书体验?

目的性看书会不会影响看书体验?

作者: 李思服 | 来源:发表于2022-07-19 23:46 被阅读0次

    在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毛姆读书随笔》的第2页第4行写到,对于读书——毛姆的看法是,读书要“挑剔”,不要稀里糊涂地听信“开卷有益”之类的说法。

    有些书的主题就是单一的,有些书不是。你举例不当。我并没有强调《金瓶梅》是一本单一主题的书。

    《金瓶梅》这样的书本身讲的就不是某一个子题,类似的情况还有《百年孤独》、《白鹿原》、《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讲的就不是某个子题。

    我觉得要看《金瓶梅》,应该拿着《红楼梦》一起看。或者拿着《卡拉马佐夫兄弟》一起看,看其中的人性。

    至于你觉得阅读无论如何都是正确的,我分享五个例子:

    1.《堂吉柯德》第一卷有一段“好奇莽汉”的故事,这段故事是塞万提斯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因为找不到出版商出版,所以塞进了堂吉柯德里面,这样可以多赚一点耗费。对于靠稿费生存的作家而言,不是每一个都能像福楼拜一样惜字如金的。故意拉长篇幅、增加字数在最优秀的小说中也是常见的现象。

    2.毛姆是普鲁斯特的狂热崇拜者,他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就是《追忆似水年华》,为此读了三遍。即便如此,他也承认这本书并不是每个部分都有价值的,普鲁斯特因为受到当时思潮的影响,是有意把表述设计的复杂繁琐的,而且有些见解已经陈腐了,毛姆认为节选本更适合读者。

    3.萧伯纳的剧本在德国比在英国更受欢迎,原因是萧伯纳坚持要求演员在剧本中把每个字都给观众读出来,而在德国,导演毫不留情的删掉那些和戏剧无关的话,反而令剧本更出彩。

    4.托尔斯泰读完普希金后,根本不懂普希金。他说他了解别林斯基称赞普希金的文章后,才真正了解了普希金。

    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禁书,那个时代的人如果不刻意寻找,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看到他的书。

    书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阅读一定会面临的现象。如果我们来者不拒(比如对塞万提斯把一部中篇塞进了堂吉柯德里等)、不加节选(把某个大部头从头到脚生吞)、不因地制宜(德国、英国的萧伯纳剧本的处理)、不放眼其他读者(托尔斯泰都要借住别林斯基才能了解普希金)、不刻意追求。那么只要自己喜欢,亦可。

    苹果可以连皮吃,甘蔗不可以。大如西瓜,小如葡萄都可以不吐籽儿,杏和李却必须吐核儿。这个道理在看书上也是一样。

    不管用什么方式挑书,就像给水果分类一样,挑书会影响看书体验吗?不挑书、遇到什么看什么就绝对正确吗?这个问题得自己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的性看书会不会影响看书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oy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