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为我自己——25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成为我自己——25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1-04-05 19:37 被阅读0次

    各位老师好,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体验:如何轻装上阵进行自我成长

    说是轻装上阵,结果是很轻松、飘逸的,沁人心脾、感人至深,就像开着一辆轿车去拉着本来由卡车才能拉的货物,很笨重,左右摇晃,慢腾腾的蠕动,这一下子卸掉了重载,这轿车一下子不摇晃了,飞速前进,从来没有体验过的速度,吹得眼睛疼,太不适应了;也有点儿像,带着1万度数的眼镜在水里摸鱼,明明水很清澈,就是看不清,突然笨重的眼镜消失了,清澈的湖水亮瞎了眼睛一样,刺激来的太猛,太突然,非常不适应。四十年来的挣扎与冲突,一下子不见了,像是变了一个人,将原生家庭的木质房子推到了,换成了混凝土结构的,升到了20层,所有的恩恩怨怨就像没发生一样。

    有句话怎么说来,山水三重境: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现在有点儿到了第二重的感觉,看自己家庭不是自己家庭,看自己父母不是自己父母的感觉了。我不再去拯救他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即使我的父母也是一样,有了边界感。

    现在说觉察的过程。

    一、自我诊断。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依据,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是区分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依据。

    我的心理冲突是泛化的,就是遇到跟我父亲有相似性的口吻“你服不服?你是不服”就会唤醒我的持久的痛楚,折磨了我几十年,所以不是一般心理问题。

    我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是父亲的谩骂和殴打引起,带有强烈的道德感,所以不是神经症。

    初步诊断我的心理问题是严重心理问题。

    但是我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很长,平时并不太显著,一旦遇到人生重要问题,比如恋爱结婚、升职离职等重大选择,往往会惶恐而慌乱,甚至大部分都决策错误,在社会功能方面有出现严重缺损,我猜测性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二、直接说治疗结果:

    原生人格结构:母亲是火焰,父亲是海水,这种不容的分裂模式植根于我人格结构中,冲突不断,挣扎不已。

    更改后人格结构:我这火焰不再去燃烧别人,本性具足,不假外求,刻苦阅读《精神分析》等硬核的书,深入进去,深入学习这门技能,慢慢的养活自己,形成人格结构的独立循环,完成自我救赎。

    三、觉察过程

    作为一名受过心理培训的新手咨询师,我已经开始觉察到这可能是人格结构不太稳定,但是这时候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恰好遇到蓝橡树读书营共读南希《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我立马买了准备尝试寻找答案。

    在第三章《人格形成的性心理发育阶段观点》有一段描述:

    这样形成的人格结构可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方面可观察人格结构是否病态(精神病性、边缘性、神经症性、“常态”等);另一方面,用这种人格结构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特征类型(偏执型、抑郁型、分裂型等)。

    这个分裂型引起了我的共鸣,冥冥之中我觉得能找到答案一样。

    第50页最后一段:

    当弗洛伊德在评价心理状态时,是否具有现实检验能力成为判断两者的分水岭:神经症性痛苦是来自患者的防御过度僵化,缺乏灵活性,以至于他们本我的能量无法疏泄,更无法创造性抒发;精神病性痛苦则是因为自我防御过于薄弱,任强大的本我无情的肆虐。

    我对这一段言语非常共鸣。即使我不是神经症,但是因为长期无法被理解,造成防御过度僵化,缺乏灵活的释放,缺乏缓缓的释放,而在写作方面总想一鸣惊人,怎么可能呢,所以长期以往本我被过度压抑。而经过在蓝橡树浸润中,被理解,被看见,防御打开,可以缓缓的释放,本我的流动不需要通过喝大酒之后一股脑的宣泄出来,而是每天坚持跑步五公里,每天写作5000字,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抒发——创造性抒发不是生成一个全新的东西,而是用一种自己认可的方式,现实的,可以操作的,生活化的连贯起来。我终于可以理解我为什么突然就可以写作了——我写作不是为了一鸣惊人,去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为我自己写作,得到认可是副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已经具有了弗氏所说的创造性抒发,也就是说情绪在写作和跑步中得到大量的宣泄,直待人格结构清晰化。

    另一条写作觉察线路,我在《成为我自己——24命运契约》中写道:

    我能觉察到我自己的冲突类型是分裂型的,一边是喜欢激情四射,一边是喜欢平静如水,就像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痛苦不已。然后我通过写作觉察了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的人格结构模式:母亲激情四射,有目标有追求有行动,做事雷厉风行;父亲懒惰嗜睡,无目标无追求无行动。母亲在意识层面瞧不起父亲,可是拿父亲无能为力;但是母亲在行动上又和父亲纠缠不清,冲突不断。

    而且在八岁那年,母亲将希望全部投射在我身上——一边拿着农药瓶子准备喝农药,一边对我说是为了我而活着,否则几条命都没了。

    在那一瞬间我跟母亲达成了某种“命运契约”,为我而活,我从此也成为母亲的依赖,也是相互依赖,互相纠缠,带着我向亲戚朋友借钱,小恩小惠的周转着学费的缴纳,但是大部分还是交不齐,勉强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维持着生活。

    在与母亲的共生互动中,我形成了对强势女性的讨好模式,于是走上社会之后,复制了父母之间的这种纠缠模式。

    一方面我想找个有钱的女人供养我,另一方面我又想活成勇敢的男子汉,但是没有榜样可以模仿,而且这种习得性无助,使我挣脱不得,通俗的说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在读了《精神分析》这本书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我的人格结构是不健康的。我链接了许多才华资源,但是仿佛空中楼阁,无处下手。我意识到,要想让自己的这种分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水火不容的模式化解。必须形成自我循环,让这火给水加热——既自我驱动学习,硬肯心理学工具书,自给自足的模式。

    四、后期维持

    顿悟已经发生,但是真正的改变人格结构,必须经过大量,密集的行为训练,跑步,写作都是调动潜意识,我有了体验,还需要持续至少一年的持续坚持,直至状态稳定。甚至我在咨询上有了稳定的收入,我拿着这收入请我父母吃顿饭,每人买一件礼物,才算是真正的和解。从而到达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五、关于通过写作和跑步扰动自己的潜意识,打开自己的防御系统

    我的理解是潜意识防御系统是在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亲密互动关系中形成的,根深蒂固,已经深入的浸入底层代码,不容易撼动。从现实角度来说,还原到童年模式已经变得不可能。

    退而求其次,可以寻找合适的咨询师一起模仿这种互动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触动、觉察、领悟、疏通。

    也可以通过写作觉察、跑步觉察自我互动,毕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那种感觉是在的。

    我根据叙事疗法将人的一生主要简略成一个故事,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生死,建立一个跑步觉察模型。

    那么这个模型可以比照着工作坊模式,可以集中拿出两天专心参加工作坊,也可以专门拿出一点时间在生活中实践觉察模型:

    可以每天拿出30分钟跑步、写觉察,时间可以暂定三个月,距离可以暂定3公里。将这距离和时间长度减缩为一生的缩影。

    坚持中断一次,定位为死亡一次,生命的特征意味着时间的连续性。

    坚持不到三公里,意味着这一天的生命质量打折,突破空间距离意味着也能突破心理距离,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性。

    由此在这个小模型中进行生命叙事实践,你能在小模型中活的好,进而将这体验和觉察转移到更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去体验。

    而根据相关科学解释,持续跑步能改善大脑连通度,影响神经回路。而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所以持续跑步会影响心理的潜意识,这是毋容置疑的。

    我在跑步与写作过程中主要践行两句话:

    心理是脑的机能,读书、写作、觉察,不断挖掘自己过往的创伤,在思考的层面觉察主观世界,思想的速度可以达到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反映着思维的无限性;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大脑的思考未必是客观的,必须通过行动去验证,一开始跑五公里都觉得气喘吁吁,跑了半个月后才能到十公里,然后越来越难,这时候跑步的现实体验又反馈到大脑,反映着身体现实的有限性。

    这两种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反馈,交相呼应,相互矫正,形成一个成长的闭环,让成长变得有规律、有节奏、有进程,既有趣,又有料,既锻炼身体,又锻炼心理。

    既锻炼大脑认知,又进行行为训练。用十六字总结如下:

    大脑思考,

    身体践行。

    相互反馈,

    乐在其中。

    最后,大家觉得我这个觉察方法轻松吗?谢谢各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为我自己——25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pd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