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人生
略谈人生观,每个人对可以说有一个“ 人生观”,那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呐?
很多人认为个人主义是洪水猛兽,是可怕的,一个平平常常,干干脆脆的个人主义的出发点,不是来自 西洋也不完全是中国的,中国思想上具有健全 的个人主义思想,可以与西洋思想相互印证。王安石是个自己一生刻苦,而替国家谋安全之道,为人明谋福利的人,当为非个人主义者。但从他的诗文可以找出他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为己的人生观。因为他曾将古代极端为我的杨朱与提倡兼爱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说:“为己是学者之本也,为人是学者之末也,学者之事必先为己为我,其为己有余,则天下是可以为人,不可不为人。”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改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
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给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的说:“最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唯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自由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另一部自由主义的名著,《自由论》有一章“个性”也一再讲人最可贵的是个人的个性,这些话,这些话便是最健全的个人主义。也个人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器,是指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与感情之后,才能再去为别人。
孔子的门人之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把自己慎重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子路又说,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空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害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这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自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多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重要慎重吧自己这块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我认为最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人生是为追求幸福与快乐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种东西,即就是(1)生命,(2)自由,(3)追求幸福。但是人类追求的快乐范围很广,例如财富、婚姻事业、工作等等。但是一个人的快乐,是有粗有细的,我在幼年的时候不用说,但自从有知以来就认为,人生的快乐,就是知识的快乐,找真理的快乐,求证据的快乐。从求知识的欲望与方法深深体会的人生是有限、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探讨无穷的知识,实在是非常快乐的。
二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问孔子门人之路说,你的老师是怎样的人,子路不答。后来孔子知道了,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的老师“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孔子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时,相处了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兴地赤身从澡堂里跳出来,沿街跑去,口中喊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就说明知识的快乐,一旦发现证据或真理的快乐。英国两位大诗人勃朗宁和丁尼生有两首诗,都是代表九十年代冒险的,追求新的知识的精神。
最后谈谈社会宗教说,一个人总有一种制裁的力量,相信上帝的人,上帝使他的制裁力量。我们古代讲孝,于是孝变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现在台湾宗教很发达,有人信最高的神,有人信很多神,许多人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我说的社会宗教,乃是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此种说法,就是三不朽:立德,是讲人格与道德;立功,就是建立功业;立言,就是思想语言。在外国也有三个,就是Worth,Work,Words。这三个不朽,没有上帝,亦没有灵魂,但却不十分民主。究竟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种程度,我认为范围必须扩大,因为人的行为无论为善为恶都是不朽的。我国的古语:“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便是这个意思······我们千万不能叫我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发生坏的影响,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留下的坏影响仍是永久就存在的。我们要一 出言,一举步,不敢忘社会的影响。我们在社会上留一白点,绝不留易污点,社会即是我们的上帝,也是我们的制裁者。
谈人生谈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