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和电的发明,让人类步入工业化生产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再次变革了社会生产力效率。在当前,随着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升级,以及大数据搜集的储备,人工智能、区块链已经实现突破式的发展,人类工业文明将迎来“智能工业4.0”新时代。
充满Bug的实体制造业
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互动不通畅、响应不迅速、交易费用高昂、企业自主核心技术较弱等行业痛点,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以下实际案例可以充分反映行业痛点:
一瓶可口可乐泉的可能涉及到做瓶盖、瓶体,水等多个产业,这些产业之间协同生产将形成产业链。过去的产业链比较稳定,一种型号的产品可以持续很多年。
现在商品型号越来越多,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小时候大家觉得耐克的Logo越大越好看,现在反而不喜欢。
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一整个链条下来,好几个生态圈的链条一叠加,B端需要记账的体量,一下子可以达到C端的N倍。事情就变得很难处理了。
所以当外部市场加速变化时,企业后端整个生产链条也要相应变化,随之传统产业链的重新协作成本也将变高,极大的限制了产品的创新能力。同时,一个产品往往有若干生产单元(组织、个人)协作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发现质量问题,都很难快速找到瓶颈环节的所在。
区块链,实体制造业的终极武器
那么,什么技术可以解决制造业Bug呢?
兴许,区块链会是实体制造业的终极武器 !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集成应用,包含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新技术,不仅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的特点,还具有防篡改、匿名性等安全优势,而在实体制造业中,这些特征可用来改善行业中的诸多Bug。
降低制造业的成本
由于区块链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点对点的数据储存系统,它可以确保数据不会因某个节点故障而丢失。
制造商可以把产品的生产、物流、仓储、营销、销售等环节的数据上链,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可追溯、安全的分布式架构。透明的实时供应链系统可以使制造商能够快速检测并解决突发问题,无论是产品错误还是安全漏洞,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找出问题原因,这样可以减少产品召回的可能性。当发生纠纷时,举证和追查也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从而进一步降低产品制造服务的成本。
产品定制更快更好
关于生产定制产品,由于每个产品都不一样,生产也很难实现流水化,标准化,那么就会导致,要么生产效率低,要么能耗高,要么次品多。
要想让流水线生产出定制化产品,除了生产单元要特殊外,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区块链+工业物联网”,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软件、数据与设备的交互,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相关资产的身份认证,以及对数字资产的受控操作,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交易、自动化审计监管。这样就能快速准确的实现产品定制化,同时又节约制造成本。
自主性机器维护保养
工业4.0时代将大量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这些机器的维护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厂管理者可能需要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来满足维护设备的要求。如果是一定数量的设备,维护起来是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过程,区块链可以使机器更加自主,当机器在损坏之前,可以自动下单更换零部件,制造商和零件供应商之间通过区块链紧密连接。
对接市场和政策,引领“智能工业4.0”时代
由于区块链的应用在实体制造业中有鲜明的优势,相关政策开始推动。2018年3月,工信部发布《2018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推动组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相关政策在进行探索的同时,“区块链+智能制造”也被市场看好,阿里、京东、IBM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开始涉水区块链业务。IBM与蓝海骆驼合作打造区块链+外贸供应链智能平台、阿里云对外推出自家企业级区块链服务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京东的区块链服务平台智臻链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实体制造公司都能很好地实现或找到合适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场景,NISTIR报告满足如下6 点需求说明公司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
(1)需要分享且不间断的数据存储;
(2)需要多个贡献数据的实体;
(3)数据写入后永不更新或删除;
(4)敏感信息永不记入数据;
(5)数据写入主体要决定谁来控制数据存储;
(6)写入的数据需要防止篡改。
如果以上 6 点都能满足的话,那么说明这家公司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否则可以用其他技术来进行代替,比如电子邮件、数据库、加密数据库等已有且成熟的技术。
有了好的应用场景,实体制造业布局区块链技术,好的底层公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Ulord公链有九大技术优势:人工智能算法、主节点系统、多侧链技术、混合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激励机制、即时支付、星际域名系统、分布式存储。这都为“区块链+智能制造”提供了很大的技术保障。
同时Ulord会为实体制造企业嫁接区块链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让“区块链+智能制造”更容易,引领“智能工业4.0”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