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都在研究“节俭”这点事。
普遍反映,大家对做到“节俭”有点力不从心:都深深地知道应该节俭,但就是做不到,久而久之,就干脆只能忘掉它,省得让自己增加“无谓的”焦虑。
但忘掉不等于不存在,“掩耳盗铃”换来的结果并不解决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点实际的:如何能让节俭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安然落地。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需要节俭,你也想要节俭。如果恰好你符合“钱总是不够花”的特征,那就继续往下观瞧,条条都实用,字里行间充满惊喜。
一、节俭的标准
在说节俭的方法之前,先明确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节俭的标准。
没有标准,一切无从谈起。
节俭的标准对应的是,可支配收入,或可供消费的支出的金额。
比如,假如你每个月有6000元相当于每天200元用于消费,在这种配置下,你省下1元钱,那不叫节俭,那叫无聊。当然,你浪费1元钱,就不叫无聊了,是无耻。小钱可以不省,但不能白扔。
那省下多少才算是节俭呢?
如果是日常性的开支,至少省下日消费额的1/50,也就是4元钱,才是值得执行的节俭。如果是偶然性的开支,至少省下日消费额的1/10,也就是20元。
设立标准为什么很有必要?
省得太少,耗时耗力,反而得不偿失,如果省的颗粒度太粗糙,又达不到节俭的效果。
比如,你月入1万元,省1元就相当没必要,但如果认为省100元都没必要,那就是“败家子”了。
搞明白自己节俭的标准,有两个作用,除了能指导自己该在哪个段位上节俭、做到精准的、有效的节俭以外,还有一个作用是,从原理上警示我们不会盲目地去跟风别人的“节俭”,要知道跟风肯定跟不对,效果适得其反。
其原理是,不同收入或不同资产值的人对节俭的定义完全不同。
比如,隔壁老王月入5万,省100元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但如果你月入5千,可不敢贸然跟风老王,别说100元,10元也要该省就省。
从这个角度来说,富人很容易贴上“节俭”的标签,因为他们无论如何节俭,都不影响生活水平,穷人则不然,节俭对应的是或多或少的生活水平下降。
所以,找到根源了吗?
赶紧提升挣钱能力,有钱好风光不说,好的品质也会随之而来。
不过,多挣钱可不是说来就能来的,它复杂而漫长。但,节俭可以,好实施,且见效快。其实,节俭就是变相地多挣钱,甚至可以称之为“最容易”的“挣钱方法”了。
二、节俭落地的方法
1、想要少消费,最佳的办法是:让自己的账户里没钱。
对于节俭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账户里躺着很多位数的“闲置”资金。
比如,你的账户内“赫然”显示有10000元,此时,我猜在你心里花100元那就是“毛毛雨”,消费决策变得简单而痛快,“节俭”意识毫无存在的空间和必要。
这就是为什么刚发工资的时候总是“大手大脚”,明智的人,发工资的瞬间就会将资金转移到各个该去的地方。
你想要在百位数节俭,那就让自己的账户内只有百位数的资金。
实现的方法是,将多余的钱交给你的一个“只进不出”的“死刑”账户就可以。至于如何设置这种账户,当留作业了,给大家一点空间。
2、盘点自己最大的几项消费,狠狠地省一笔。
要省就从大处着手,达到“一省(锤)定音”的效果。
大项节俭是必须必要的,也是最明智的。诚然,大省执行到位,并不能替代小省,小省仍然必不可少,但大省如若执行不到位,小省将变得无关痛痒。
如若大省不在意,即便小省省三年,也是瞬间前功尽弃,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何大省?自己细细盘点盘点大项支出便可得法,并无捷径。
以下是一些大省的建议,供乡亲们参考。
如果是买房,将3居换成2居,将四环换成五环。
如果是买车,将豪华换皮实耐用,将C级换B级。
如果是买手机,将苹果换成小米;如果是买鞋子,将耐克换成安踏。
如果是旅行,将一年两次改为两年一次,将旺季换成淡季,将富士山换成武当山。
类似的替换,不胜枚举。无论哪一项,都能节省不菲的资金,但功能实现方面却基本相当。
大件消费的做法是:“货比三家”,选择朴实无华、没有哗众取宠配置的、最具性价比的消费品。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大件上“花点功夫”、“费点时间”是值得的。
3、每次省钱,对应一个存钱的动作。
光省钱是没用的,因为这次消费省下来的钱又交给了下一次消费。
我们需要增加一个配套动作:“存钱”。
比如,你本来要花4000元买一个手机,在挑选的过程中,发现3000元的机器也不落下风,于是,怒省1000元。
大部分“省钱”的信众到此就结束了。然而,这正是节俭无效的最常见的“凶手”,事实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你还需要将这1000元存进自己的“储蓄”账户。通过储蓄账户的资金增加来“检验”和“确认”自己的节约行为。
它是对自己节俭行为的一种奖励和“反馈”。
记住,任凭谁,没有反馈的高尚行为都是很难持续的。
4、对于每一次“大额”消费,先推迟一年再说。
人的极限是没有极限。
如果省不了,那就往后推一推(可恶,这像极了“不还钱”那拨人的策略)。
比如,手里有一辆小丰田,一直心痒痒,想换成大林肯。当钱凑齐正在支付的那一刻,立马告诉自己:继续开一年小丰田再说。
保持大林肯的希望和诱惑,你能快乐一整年,如果当下兑现,却只能新鲜2个月。
如果你的自控力足够突出,小丰田再开2年、再开3年也不是不可以。
这种推迟策略的实施,本身对自控力也是一种锻炼。一举两得。
5、跟孩子“推销”节俭的理念。
这一条,表象目的是要实现“全员节俭”,真实的目的是:反向督促自我节俭。
你天天跟人家说要节俭要节俭的,好意思自己奢靡度日?
如果不小心铺张了一把,却被孩子嘲讽一番,那也是受不了的呀。
这条规律可以推广:
如果你想要自己做的如何,你可以反向要求别人如何,这样自己也就碍于情面不得不如何了。
最后,节俭这事,说到底,还是为了让自己少受“挣钱”的苦,或已经受够了“没钱”的苦,如果你以苦为乐,或者挣钱本来也不苦,那就不用执念于考验自己的“自控力”了,放飞自我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