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
我出生在山西黄土高原的一个村庄-天居村,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
外人步入村庄,看到的是一片复古而又夹杂着现代化学的气息,村内主路两旁的房屋都是曾经的古庙,现如今改动成了小卖部,村内的广播室。青砖墙为了美观泼洒上了白色的涂料,但随便进入一个房内都可以闻得到古朴醇香的木制结构气味,屋顶是一根根木椽经过卯合搭建的主体框架.....我的童年沉浸在村中的每一片角落。
我的小学就是在路边一片由古庙改建的简易教室里开始的,在这一栋栋曾经的庙宇中开启了我的启蒙教育,陪伴我的还有班级二十七个一起长大的同村玩伴,小时候,除了学习,没有一件是我们不喜欢做的,当然,上课还有一件比较感兴趣的事,就是听我们全村唯一有正式编制的老教师讲故事。
天居村 在周围众多村落中最有诗书气质的命名村,名字的由来历史悠久到老教师也不知道何朝何就有此名。但是在村子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师,对村里的一土一木都无比熟悉,包括全村600余人的老老少少。与村相隔一河的南面,是一座三角型的高高土山,它的三角形状规则的无比协调整齐,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山上种植了养育我们一村人的作物,玉米,高粱,还有苹果、梨。每每说到这,老师被手中旱烟熏迷的双眼中就透露出了自豪和荣光,因为当时开荒山正是由他带领的,满山的古树才换成了养育我们一村人的粮食。
听到这我就犯困,想着他尽快跳到我真正想听的内容。这依然是一座山,但是村民们对他的称呼却不是一个山名。祖祖辈辈,我们都叫它“月石庙”,你没有看错,山的名字就是已这个名字命名的,当然,这么称呼的由来是因为三星型正中的山顶有一座石头庙,是我们村每家每户每逢八月十五必要去祭拜的老庙,庙内并没有其他陈设,只有一座石碑和一个石头人像蹲坐当中。
对了,忘了介绍月石庙和村中间的这条河,或许叫它河并不准确,因为它并不宽广,村子和月石庙之间连接的只是一座短短的石桥,但是 ,自古到今的名字,都叫它伏羲河,也是养育我们一村人的唯一水源。
天居村、月石庙、伏羲河。与众不同的名字,也开启了我与众不同的人生。
放学后,在村里路两旁坐在石墩上乘凉的老汉们,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着我们一群小孩子猜分别是谁家的小子和姑娘。当然,从老汉们口中也知道了许许多多村内的历史和往事。
50年代,毛主席号召全国广积粮,深挖洞。革命的口号也毫不例外的传到了我们这里,现如今这些懒汉们,当时并没有费太多的力气去挖山洞,因为月石庙是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只要稍微挖一挖,就可以挖到土山内部的空间,外部是土,但是月石庙内部却有着石制的架构。甚至当时还挖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贝”,现在家家户户里面屯粮的大缸,据说都是挖出来的,全部由整块的石头凿制而成。
所以,从小我就觉得我们村庄受着某种神灵的庇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