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东省推行合村并居

山东省推行合村并居

作者: 翟龙宝 | 来源:发表于2020-05-25 11:34 被阅读0次

01

合村并居的定义及“愿景”

合村并居,亦称"合村并点",有的地方称之为合村并镇或合村并城。它是我国一些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革落后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集约土地发展经济,进行的将几个临近自然村整合起来,建立农村社区的综合改革和探索。

2008年开始实施合村并点试点的德州市认为,长期以来存在的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带来的“三高两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高是什么?一是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基层负担重。按每村年平均5000元计算,仅全市财政承担的村级工资费用就近4000万元。二是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费严重。全市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达257平方米,高出国家标准107平方米,空心村比例达80%,有的村庄房屋空置率高达50%。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医院、学校、超市等基础设施,因村庄过于分散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的扶持资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撒胡椒面,收效甚微。

两难又是什么?一是村级管理水平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难。许多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有的村就是“矬子里拔将军”。二是民主管理难。大家族在村中的人口比例多,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难以割除。(人民日报:山东德州六成村庄合并合村并居带来“乘法效应”)

从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合村并居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村组织运转会更加合理,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多公共配套服务;解放更多土地,创造更多价值。同时,管理水平将得到提升,农民也能得到更多的致富机会,也能打破目前农村的“宗族制阴影”。(理想中的实现)

02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合村并居?

对比于官媒的报道,该问题在平台上,并不是很受村镇居民的支持。

在相关政策的执行上,确实出现了撤村后的村民的明显“不便利”。

1、部分区域的赔偿金额偏低

青岛西海岸补偿标准

上图为青岛市黄岛片区合村并居的补偿标准,看起来还比较合理。基本上可以做到1换1(没有院子),但是在部分财政不是很强的地区,这个标准就很低了。比如,不少人曾在知乎等网站上反馈,合村并居赔偿后,仍需自己多出十几万来购买一套足够全家人居住的房子,而且是毛坯房,还需再花费几万块进行装修。

原本能住下一家人的房子,补偿后还要再拿出十几万才能住“楼房”,也怪不得大家不愿意。

2、生活成本的提高。

小编自己就是农村户口,父母在村里有一套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有20年前打得水井,父母又在院子里种上了蔬菜,基本不需要出去买菜。着急做饭就烧液化气,不着急就烧柴。

除了电费和网费,生活成本基本为0。

小编自己家的院子

合村并居,会要求集中居住,基本上就是6层左右的多层建筑,物业费,水电费,燃气费,都是额外的支出,这对于很多没有太多收入的老年人来说,是很大一笔钱。

另外,很多村子里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儿童,住进这种没有电梯的房子里,对老人也是一种考验(已经有不少老人选择住在一楼的车库里了)。

3、额外的成本

原本大家都有院子,工具、车辆(摩托车电动三轮拖拉机等)、饲养的鸡鸭鹅狗猪直接放在院子里就好,变成楼房以后这些东西放在哪呢?从已经实施的村镇来看,工具和车辆你可以购买车库解决(又是一笔钱),家养的动物就只能“消灭”掉了。

村民收回来需要晾晒的各种农产品(玉米小麦啥的),原来要么上房顶,要么在院子里,住楼以后总不能大家都晾在路边吧。

不出意外,秋天家家户户房顶是这样的

还有就是每天“下地”,也额外增加了成本。原本的村落,聚居地一般是核心,耕地在周边分布,并居后,一定有一些村民与自己土地的距离增加,本来走路半小时能到的地,可能需要电动车半小时了。如果遇到需要抢收的恶劣天气,这个距离的增加,往往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03

总结一下

政策是好政策,未来城镇化的进程,农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农村尽快盘活闲置土地,用现有的面积,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效益。

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急,慢慢来。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不会因此而降低,在实施政策的同时,要考虑农民收入的增加,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东省推行合村并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ty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