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内看,一种是向外看。向内看指的是注意自己的内心,向外看是通过游历、考察等方式走出去。
看世界往往需要的是内观和外看,但是必须要做到中庸。中庸是达到一种内外的平衡。很多人对中庸这个词有误解,我以前也是,觉得中庸就是什么都不做。其实不是的,老祖宗觉得中间的状态是最好的,不偏不倚。
看世界需要的是内外兼修。我们向外看纷繁复杂的东西太多,容易迷失本心,如果你保持一份内心的觉察,就能保持初心,不被外在世界所干扰,你就是清净自在的。
我们向内看,比如读书、写作,开的是智慧,但是光有智慧是不能够让你活的很好,你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眼界,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
这其间是动态平衡的,如果你看过《易经》你会发现每爻每个卦像,其实中间的状态是比较好的,多一分少一分都要进行调整,这就是动态平衡。因为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我们听的最多的声音是个人成长,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个人成长标准各有千秋。我认为,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倾听内心的声音,正如雪师所说,就是智慧。
这份智慧来自对自我的觉察。写文章一切都要围绕主旨服务,我们做任何事情也是要围绕自己内心要达成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一切都不脱离正轨,最终达成所愿,成就自己。
我们很多人遇到一点事情就容易生气,但是有的人却能从他人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悲悯,这是需要智慧的。我们生气、评议无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万事万物,那如果没有这个我呢?你能看到什么呢?
还记得《长月烬明》中神女黎苏苏和魔神澹台烬吗?一开始神女是恨澹台烬的,但是当她看到澹台烬的经历后,内心觉得魔神或许并不是天生的恶,她渐渐地给了澹台烬温暖,希望他不要入魔。最终神女和魔神相爱了,但是神女为了众生毁去了她的邪骨将自己的神髓给了澹台烬。最终,澹台烬带着这份爱与同悲道一同陨灭了。因为他不想毁了黎苏苏最爱的世间。
这个故事结局很悲,我掉了不少眼泪。因为我看到了悲悯。不知道,正在看文的你看到了吗?反正我对澹台烬恨不起来,这一切都是初代魔神为澹台烬设定好的圈套。
每个人经历不同,境界也不相同,也许当时的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是最有利于自己的。
我们都是在不断地与外在产生碰撞后,开始调整自己,调试内在的,这就是成长。
也就是所谓辩证的唯物主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