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想要过这样的人生2.

我想要过这样的人生2.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4-08-12 22:39 被阅读0次

《我想要过这样的人生》

Susan Kuang

49个笔记

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持续检测和评估我们当前的状况。

一旦这个“监控器”被打开,它就会立马关注到此时现状和目标状态不一致的地方,而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会激励我们不断想办法去减少这些差异。

当大脑发现事情现在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时,它就会释放出压力激素,让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于是我们就会把精力集中于这个问题上,并调动所有内部资源,试图通过无休止地思考来解决它。

差异监视器的工作原理:

1)首先,我们创造一个想法:我们希望事情是怎样的,或者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怎样的。

2)接下来,我们将其与我们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比较。

3)如果事情的现状和我们想要的有区别,那么我们会产生想法和行动来缩小差距。

4)我们监控进度,看看差距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动。

5)当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我们对事物的期望相一致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已经达到了目标。

大脑的存在模式

如果说行动模式的关键词是改变和解决问题,即想办法缩短现状和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那么存在模式的关键词则是接纳和允许——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企图去消除或改变什么。

存在模式与行动模式的时间焦点是完全不同的。在努力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出不同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预测如果我们达到目标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回顾我们曾经处理过类似情况的记忆,以获得现在如何继续的想法。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行动模式下我们想的不是过去就是未来,而很难有“活在当下”的体验。

在存在模式下,大脑因为不存在要“达到某处”的冲动,也没有需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它可以完全专注于每时每刻的感受和体验,它的关注点就只在当下,而不是未来或者过去。

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你练习得越是有系统,越是有规律,那么正念的力量就会越多,并会更多地为你效劳。

问题在于,我们太依赖感受了

问题在于,我们太依赖感受了

为什么不能依赖感受

因为不管你多优秀、多成功,你总会发现更成功、更优秀的人,于是你又会因为自我地位受到威胁而感到焦虑,并因此而去寻求更多的认可和更大的成功。

快乐并不等于幸福

强调生活满意度的幸福叫作happiness,它侧重的是快乐的情绪,而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一种蓬勃发展(flourish)的人生状态,这种幸福叫作well-being。

是在一步步探索出来的,能力也都是通过不断走出舒适区,不断迎接新挑战,才能慢慢积累而成的。

事实上,那些能够找到人生方向的人并不是不迷茫,他们也迷茫,也困惑,只不过他们接受迷茫和困惑,他们知道人生原本就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他们不会让迷茫阻止自己探索、行动和试错的步伐。

你不想面对的是什么?然而只要勇敢面对它,你的人生道路必将开阔起来,无论过程多么艰辛。

学会与感受和谐相处

如在觉察到不安(或者任何一种你不喜欢的情绪状态)时,你能够懂得去接纳它,不把它当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也就不会被不良情绪所控。

请记住:你只是想要,而非需要

请记住:你只是想要,而非需要

一个抵抗焦虑的神奇想法

你认为的需要,是真的吗?

“想要”代表的则是大脑对某种快乐的渴望,它背后的潜台词是这样的:“我想要……,得到了我就会更快乐”。

你可以“想要”,但别被它束缚

1.列清单,把你头脑中所认为的那些“需要”和“必须”全部都列出来。它们可能是一些你认为自己必须做好,不可以失败的事情,也可能是某些你认为自己必须达成的目标,或者某些必须得到的成就和认可,还可能是一些你认为自己离不开的人。

2.对它们逐一进行审视,想想为什么你不需要它们,原因可能是:

1)没有它,世界不会停止转动,你也不会活不下去;

2)你的价值不由它决定,你不需要依赖它来获得存在感,也更不需要依赖它来接纳和认可自己;

3)它是可以被替代的,人生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值得做,同时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快乐值得去体验。

3.改掉使用“我必须”“我需要”“我应该”这些词的习惯,用“我想要”“我希望”去替换。

每次感觉焦虑的时候,你就可以反观一下是不是头脑中存在着“我需要”之类的想法,如果是,那就把“我需要”改成“我想要”,并说服自己为什么你只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4.弄清楚生活中哪些事物真的让你快乐,哪些目标是真正重要的,是你真的想要实现的,然后用尽全力去追求,但不管多想要,都不要认为它们是必须得到的或实现的。这样的话,你便不会在还没有得到和实现的时候,就过于急迫和焦虑,也不会在得不到的时候,感到痛苦和抑郁。

当你真正理解并学会“想要而非需要”之后,你就不会再被自己想要的东西所束缚

你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越多,你就越脆弱,越容易焦虑,特别是当你需要的东西在别人手中,不由自己掌控时,比如你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

反之,你需要的东西越少,你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就越少。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你需要的都在自己手中,无需从别人那里获得,那么你就自由了,你的内心将不再有恐惧,你也就不再会被恐惧所驱使……

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直至克服它

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直至克服它

直面恐惧,才能克服恐惧

暴露练习的具体步骤

1.写下你想要突破的恐惧

首先,你需要写下自己想要突破的恐惧。

2.列出你的“恐惧阶梯”

3.设计你的暴露练习

4.记录你的进展

为什么你总是“想要” ,却很难真的“喜欢”

为什么你总是“想要” ,却很难真的“喜欢”

一个大脑,两个世界

多巴胺会瞄准那些对我们生存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让我们去努力获得,而一旦获得,多巴胺的任务就完成了,这些东西就会进入近体空间,交给当下分子来处理。

当预测和现实发生偏差时

比方说假如你得到的奖赏超出预期,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快乐感,那么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在那一瞬间增加,你便会因为这种惊喜而感到十分兴奋,兴趣也会随之增加。

相比之下,胜任感和成就感是更值得追求的,它们不仅能够给你带来自豪和满足感,还能提升你的内在掌控感,因为目标的达成和挑战的突破会让你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属于你自己,你不需要担心会失去。

多巴胺与自我激励

一方面你得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学会调整预期,让它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把困难和挫折看做成长的一部分,做好承受痛苦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你还需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激励,也就是在遭遇挫折和感到沮丧的时候能够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创造更为平衡的生活

如何去培养呢?分享几点实用的建议:

第一,正念练习和感恩练习。这两个练习都能够把我们的关注点从未来拉回到当下。

第二,用游戏化思维管理目标。学会把大目标拆分成难度适中的小目标和小任务,然后像在游戏中打怪兽一样,全力以赴去搞定当前的小任务,完成之后给予自己肯定,然后再去关注下一个小任务。

第三,培养一项运动类或艺术类的兴趣爱好,比如健身、舞蹈、绘画、书法、乐器、声乐、摄影等等。

第四,给自己一些留白的时间,做些让自己感到放松和滋养的事情,比如阅读、散步、接触大自然、听音乐,做饭,和朋友家人享受美食等等,从中获得一种在“生活”的感觉。

-- 来自微信读书

相关文章

  • 2017, 我想要这样过

    新年伊始,又是满满的激情和斗志。在开启年度日志的第一篇章时,不免会问自己: 新的一年要怎么过? 如何把想要做到的变...

  • 我想要过的人生

    日结|Day2019.3.24 Day2 今天计划的东西很少,因为我要去我最好的朋友家做客,不过,坚持日更。 01...

  • 我想要过的人生

    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要过你想过的人生,每每看到这样的话,我都是困惑的,我从未想过自己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心目中理想...

  • 我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

    你说:感谢你,让我越来越坚强,并且默默的支持着我,可是我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我在意你的感受,但就是看不到希望。 其...

  • 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图/玉米摄– 我想要变得万众瞩目。 我可以灿烂得令别人挪不开眼。那么,我不用藏在漆黑的夜,垂目舔舐自己无暇的皮毛...

  • 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凌晨五点半,带着这个问题,我醒了。 好吧,让我无条件的畅想一下。 我想要爱我的爸爸妈妈,用我喜欢的方式爱我。 我想...

  • 人生这样过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一直以为爱的反义词是不爱,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爱的反义词是遗忘。死亡不是生命...

  • 55字句收集 | 要是我不曾改变......

    要是我不曾改变,是不是就不会伤害什么失去什么,可以就这样顺顺当当地过下去。 但是,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我想要过的吗? ...

  • 感恩日记|12月16日 活出我想要的人生

    过我想要的人生, 过我想要的生活, 过我说了算的人生。 今天妈妈给了我很高的肯定, 她说我“拿得起,放得下”。 妈...

  • 我想要这样过一生

    首先要有满墙满架的书。书很杂,但每本书都爱。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徐志摩的诗,陀思妥耶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想要过这样的人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vd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