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courseintro?newurl=%2Fspecial%2Fopencourse%2Fcrashcoursepsychology.html
重点
1、语言
技术层面上,被定义为一整套,包括说、写或符号化的文字,以及组合这些文字用来表达意义的过程。
声音、手势、视觉符号等多种语言形式,使我们能够理解那些我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的事物,并快速有效地与其他人交换信息。
坎齐是第一个猿类,证明语言可以从自发的观察行为中获得,不需要有计划的训练。它也是第一个表现出具备初步的语法、句法和语义理解能力的动物。
2、语言的基本结构
不同的语言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分解,分别是音位(Phonemes)、语素(Morphemes)和语法(Grammar)。
音位是可辨别的最短的语音单位,比如a,t,ch,sh,f,英语中大约有40个音位。
音位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语素,语素是最小的具有意义的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单词的某个部分,比如单词的前缀或后缀。
把语素整理到语法(Grammar)当中,或是归纳到语言系统中,来说出想说的话。
3、学习语言的阶段
(1)接受语言(Receptive Language)
在4个月大时,婴儿们能辨别不同的语言,并开始读唇语,将嘴部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相匹配。开始接受语言,也就是能够理解我们跟他讲的话,以及我们所说的关于他的话。
(2)产生语言(Productive Language)
除了理解他人的话语,宝宝们开始发展制造词语的能力,这需要一段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会进行大量的咿呀学语(Babbling)的练习。
到了10个月大时,这些咿呀学语的声音开始变得有意义。此时,由于没有暴露在其他的语言环境中,婴儿会丧失听到和创造其他语言中特定强调和语音的能力,而只能保留家庭环境中使用的语言的一般能力。
(3)单词句(One-word Stage)
大多数的孩子在1周岁时会进入语言发展中的单词句阶段,懂得语音具有特定的含义,并且能够把“狗”的语音和那个在屋子里跑的毛茸茸的小家伙联系起来。到了大约18个月大,他们学习新单词的能力,会从一周学一个词,跳跃到一天学一个词。
(4)双词句(Two-word Stage)
两岁时,他们就会说双词句了,这种断断续续的句子很像一种电报语言,主要说的是名词和动词,比如,喝水。这些短小的句子能让人听懂,并且符合他们说的语言中的句法规则。
4、语言的相关理论
学界内存在一些针锋相对的理论,关于婴儿时期的咿呀学语如何转变为复杂的句子,以及如何获得语言。
(1)强化学习理论
B·F·斯金纳,行为主义的领军人物,提出了强化学习理论,他认为语言就是一定联结原理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下的产物。斯金纳认为,儿童学会将词语和意义联系起来是因为强化作用。
(2)先天学习和普遍语法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了先天学习(Innate Learning)和普遍语法理论(Ubiquitous Grammatical Categories),指出尽管世界上的千万种语言可能听起来五花八门,但它们实际上是非常相似的,拥有共同的基本元素,他把这称为普遍语法。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设,人类所有的语言都包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人类从出生时起,就具备天生的获得语言的能力,并且具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语法规则的素质倾向。
5、思维和语言
思维和语言既是相互分离的,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举个例子,很难说,到底是“非语言”的想法先出现在脑海中,然后我们再想出一些句子来给这个想法命名,还是反过来,我们的思想是在语言中产生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甚至不能够进行思考。
语言在大脑中有特殊定位的。如布洛卡区,位于大脑的左侧额叶,与产生语言运动有关。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的左侧颞叶,涉及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全文
小宝宝坎齐最近刚被收养,他正在适应新的家庭生活。他的妈妈和一位语言培训师一起工作,同时还向他学习英语。坎齐经常也会跟妈妈一起去教室,但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有认真听课的样子。可是,语言培训师发现,仅仅通过观看他的妈妈上课,坎齐似乎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更奇怪的是,他学习语言的速度比他的妈妈还要快,比如,词组“you tickle”和“tickle you”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而坎齐的妈妈花了很大功夫才理解了两者的句法区别。可是,有一天,坎齐正在外面玩动物玩具,培训师告诉他“让狗咬蛇”,于是坎齐就把蛇放进了狗的嘴里,仿佛小菜一碟。但这其实非常不得了,因为坎齐是一只倭黑猩猩。它实际上是一个语言天才,与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天才的灵长类,比如大猩猩科科相并列。
坎齐是第一个猿类,证明语言可以从自发的观察行为中获得,不需要有计划的训练。它也是第一个表现出具备初步的语法、句法和语义理解能力的动物。再次强调,这真的非常不得了!特别是由于许多年来人类都宣称语言,是我们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但真的只有我们才能使用语言吗?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技术层面上,我们将语言定义为一整套,包括说、写或符号化的文字,以及我们组合这些文字用来表达意义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个定义加上“会使用复杂的语法”的话,那么我们就是唯一使用语言的物种。但如果语言只是一种简单的使用一系列有意义的符号来进行交流的能力,就好比我在瑞典,通过跟路人比划半天来找厕所,或是坎齐手舞足蹈来向妈妈要烤棉花糖吃,那么欢迎来到俱乐部,猿人们!
我们的日常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指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来发出声音,从而将我们的思想,从自己脑中向他人脑中传播。但是当然,语言远远不只是发出声音使空气振动这么简单。我可以通过挥舞我的手来进行沟通,你们可能注意到我经常这样做,或是使用视觉符号来进行表达。所有这些语言形式,使我们能够理解那些我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的事物,并快速有效地与其他人交换信息。你懂的,比如找工作、交朋友,或是进行比喻。很难想象,没有语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全人类拥有大约7000种不同的语言,不论每种语言听起来是多么的不一样,我们都能将它们的基本结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分解,使用三种相同的积木。最小的积木是音位(Phonemes),它是可辨别的最短的语音单位,比如a,t,ch,sh,f。英语中大约有40个音位,音位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语素(Morphemes),语素就是最小的具有意义的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单词的某个部分,比如单词的前缀或后缀。举个例子,单词“Speech”是一个语素,包含4个音位,s/puh/ee/ch。于是,你就可以把语素整理到你的语法(Grammar)当中,或是归纳到你的语言系统中,来说出你想说的话。所以,英语中的这40个音位给我们带来了超过10万个语素,于是产生了牛津英语字典中超过61万6千个的单词,而这些单词又可以通过组合来产生无限数量的句子、段落、吴唐诗词、莎士比亚剧作。
正如语言的结构开始于很小的单位,我们学习语言也是如此。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说话了,单词“婴儿”(Infant)来自拉丁语中的“infans”,意思是不会说话,但早在4个月大时,婴儿们就能辨别不同的语言,并开始读唇语,将嘴部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相匹配。甚至在这个年纪,你在小宝宝面前说话就要注意了,因为从4个月起,婴儿就会开始接受语言(Receptive Language),也就是能够理解我们跟他讲的话,以及我们所说的关于他的话。
很快,接受语言的能力迅速增长,于是到达适宜的产生语言阶段(Productive Language)。这时,除了理解他人的话语,宝宝们开始发展制造词语的能力,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但与此同时,他们会进行大量的咿呀学语(Babbling)的练习,大约从4个月大时起,他们就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尽管你会听到“Da-da”或者“ma-ma”,咿呀学语并不是在模仿成年人说话。事实上,这种声音在许多不同的语言中都有,陌生人仅仅通过听宝宝的咿呀学语,无法分辨她是来自意大利、肯尼亚还是韩国。同样的,耳聋的宝宝会观察父母的手势,然后和父母的手进行咿呀学语。
到了10个月大时,这些咿呀学语的声音开始变得有意义,这时候的“ma-ma”才可能真的是“妈妈”。此时,由于没有暴露在其他的语言环境中,婴儿会丧失听到和创造其他语言中特定强调和语音的能力,而只能保留家庭环境中使用的语言的一般能力。所以,在家里通常都说英语的人,很快就会无法分辨普通话中的一些特定音位,或是印度语中的送气辅音和不送气辅音。
当婴儿1周岁,吃第一个生日蛋糕时,大多数的孩子会进入语言发展中的单词句阶段(One-word Stage)。现在的他们会懂得,语音具有特定的含义,并且能够把“狗”的语音和那个在屋子里跑的毛茸茸的小家伙联系起来。到了大约18个月大,他们学习新单词的能力,会从一周学一个词,跳跃到一天学一个词。他们两岁时,他们就会说双词句(Two-word Stage)了,这种断断续续的句子很像一种电报语言,听起来很笨拙,就像老式的电报机,主要说的是名词和动词,比如,喝水。这些短小的句子能让人听懂,并且符合他们说的语言中的句法规则。举个例子,说英语的孩子会把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比如,黑猫;然而,说西班牙语的孩子则正好相反。这时候开始,正常的孩子会很快学会说更长的短语和更复杂的句子,拒绝穿上裤子,索要更多的饼干!
大多数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这几个相同的阶段,但是学界内存在一些针锋相对的理论,关于我们婴儿时期的咿呀学语如何转变为复杂的句子,以及我们如何获得语言。你应该还记得B·F·斯金纳,行为主义的领军人物,提出了强化学习理论,他认为语言就是一定联结原理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下的产物。斯金纳认为,儿童学会将词语和意义联系起来是因为强化作用。所以,按斯金纳的理论模型,如果小宝宝发出“mmmm”的声音,妈妈就会给他喝牛奶,那么他就会学明白这个行为的结果,既有牛奶,还有妈妈的关注。通过这些联结的学习和行为塑造,最终他会逐渐学会说“牛奶”这个词,很容易理解,对吧?
但一如既往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斯金纳的观点,尤其是传奇的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他认为,一个像布鲁诺这样的孩子,永远不会挖掘出自己最大的写作潜力,如果他仅仅是通过条件作用来学习语言。相反,乔姆斯基提出了先天学习(Innate Learning)和普遍语法理论(Ubiquitous Grammatical Categories),指出尽管世界上的千万种语言可能听起来五花八门,但它们实际上是非常相似的,拥有共同的基本元素,他把这称为普遍语法。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设,人类所有的语言都包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人类从出生时起,就具备天生的获得语言的能力,并且具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语法规则的素质倾向。与语言学习的“白板说”不同,乔姆斯基认为我们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语言能力。
尽管在最后,我们仍然不清楚我们到底如何获得语言,然而,对于其他物种的发展性研究已经告诉我们,语言学习中,至少某一些能力确实是天生的,同时,学习并暴露在语言环境中也非常得重要。所以,如果所有的人类真的都拥有某种天生的语言能力的话,这个功能会位于大脑的哪个部位呢?我们已经谈到过很多功能在大脑中定位的例子,语言也确确实实是在大脑中有特殊定位的。尽管说话、阅读、书写,甚至是歌唱都属于语言的范畴,但这些功能在大脑中的定位还是有点复杂的。想一想失语症(Aphasia),一种语言的神经性损伤,人们可以体验许多不同种类的失语症,要看他们是受伤、中风、有肿瘤还是老年痴呆,所以,也许一个人可以说,但不能读;可以唱,但不能说;或是可以写,但不能读。
布洛卡区,位于大脑的左侧额叶,与产生语言运动有关。如果我大脑中这个区域受损,我也许依旧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但自己却说不出话来。尽管我也许仍然能够唱歌,因为控制唱歌的是大脑中其他的部位。
小贴士:但对于少数左撇子的人来说,语言运动区也可以在大脑右半球。
另一方面,如果天上掉下一颗大椰子,砸中了另一个区域:威尔尼克区,左侧颞叶中涉及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的区域。我也许仍然能够说话,但我讲出的话会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你可能会发现我在说“这太披萨,但我叫了电视上的紫色兄弟”。
失语症和其他的脑损伤提醒我们,思维和语言既是相互分离的,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举个例子,很难说,到底是“非语言”的想法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然后我们再想出一些句子来给这个想法命名,还是反过来,我们的思想是在语言中产生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甚至不能够进行思考。正因为语言经常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思想实际可能受到你所使用的语言的影响,所以,如果我们将语言的定义进行扩展,把其他物种的交流方式也包含在其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坎齐表达自己想要棉花糖的交流能力会如何影响它的思维,而它的思维又将如何影响它的语言发展和它的个性?要是我能表达出这一切有多么让人着迷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