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居然会被垃圾桶颜色难倒。
最近家附近的垃圾桶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四个,看来是下定决心要搞垃圾分类了。作为非常守法的公民,我自然要响应的。但就在昨天,我把垃圾拿出去扔的时候,遭遇到一个巨大的难题:在没有标识的情况下,我手上的垃圾应该扔到哪个箱子里?
原来,为了方便,倒垃圾的大叔在把垃圾桶归位的时候,把有图标的一面靠墙了。这样一来,扔垃圾的人如果没有牢记不同分类的垃圾桶颜色,是搞不清楚手上的垃圾的归属地的,比如当时一脸懵的我。
非常困扰的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然后惊奇地发现,原来记不清垃圾桶颜色的不止我一个。很多人感叹:能记住那复杂的垃圾分类就不错了,哪来的脑容量去记垃圾桶的颜色?
其实垃圾分类已经实行很多年,但为什么一直推广不开,我想其中涉及到“产品设计”与“服务”的问题。
先说产品设计,无论是之前粗略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类,还是现在的“四类分类”法则,都各有优缺点。两类分类法简单易操作,但容易发生有害垃圾与厨余混入“不可回收垃圾”当中的情况,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可能造成污染或无法操作;四类分类法比较精细,但知识点复杂,加上有些垃圾分类的逻辑简直是违反常识,比如骨头就要分成厨余和干垃圾两类,实施起来非常有难度。记得上海作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的时候,网上就出现了很多“你是什么垃圾”的段子。如果硬要说哪个分类法我更喜欢,我会选第一个。
再来就是产品服务。我们其实不止一次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二类分类法在城市里实施起来效果很差,原因之一就是:即使扔垃圾的人很细心地把垃圾分好了,到环卫工人倒垃圾的时候,他们是非常简单粗暴地把两种垃圾混在一起倒到垃圾车里面去的。久而久之,原来很乐意做垃圾分类的人都懒得分类了。反正都要混的,随便扔吧。而现在的四类分类法,估计也难逃厄运。
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孩,我们从小就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我们会把纸箱子和玻璃瓶子囤起来卖钱,也会把厨余留起来家禽家畜或堆肥。而即使是在城市里,不辞辛劳地去翻找可回收垃圾的也大有人在。既然有垃圾分类的基础在,为什么垃圾分类推广不起来,做这个产品设计的人,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