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系列作品中,《零点》绝对是一本比较另类的作品。
之所以用到“另类”这个词,纯粹出于个人的阅读感受。
就情节的发展脉络来说,作者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小说开始不久就向读者呈现离奇的谋杀案,从而可以让我手捧书本,动用“小小的灰色脑细胞”兴奋而紧张地跟着作者笔下的大侦探波洛先生或者睿智的老太太马普尔小姐,抽丝剥茧去寻求真相,希望自己的推理能够得到验证。
可是,《零点》这部作品实在是太特别了。如果你是急性子,想要在开篇不久就试图看到谋杀案的发生,那么你一定会非常地失望。
因为这部作品在谋杀案发生之前的情节铺垫,花费了半本书的笔墨。如果读者的耐性不够,很可能就会怀疑这本小说,并非属于悬疑侦探类型的作品,而讲述的是一男两女三角恋的普通故事。但当你读完整部小说后再细细品味,才会恍悟作者如此精心安排的情节,果然是高明之至!
2
序幕中,出现了大量的律师,他们在讨论着刚刚判决的一个案子,发表着各自的意见。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案件便是由此展开。因为已经判决了的案件,也有可能翻案。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这纯粹就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引入本书的主题——德高望重的年迈大律师特里夫斯所说的话——零点,代表着事物的结束,但同时也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开始。
那么,作者安排这样一个角色,说出这样一番话,是想暗示什么,但我那“小小灰色脑细胞”显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令我有些茫然。
序幕之后,人物一个个陆续登场。
一位名叫安格斯·麦克沃特的年轻男子因为自杀未遂,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时我想,故事会不会是围绕着这个人物展开,探寻他为何自杀,或者说,他的记忆出现了空白,其实并不是自杀导致他如此?
然而,我又错了。书中情节安排和我想的大相径庭。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又转向了另一个新出现的人物——巴特尔警司。他正在为女儿偷盗的事坐在不苟言笑的女校长面前。因为校长说,她凭借着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一下子就知道是他的女儿犯下了这样一个有些严重的错误。
巴特尔警司出于职业敏感,知道这位自以为是的女校长的判断是何等的荒唐和可笑。仅凭看一眼,就能知道谁是元凶,岂不是可笑。
看到这里,我也笑了。这都是什么啊,看了几十页了,人物一个接一个地出场,但彼此之间毫无关联。
谋杀案呢,我想要看的谋杀案在哪里?
我只好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紧接着,另一位新人物登场,富裕的网球运动员内维尔·斯特兰奇。此时,我的脑海里已经一片混乱,这么多毫无瓜葛的人物一一出场,作者的目的什么?在这些出场的人物当中,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这个疑问,直到内维尔这个人物的登场,才打消了我的疑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本书的主人公终于登场了。
但是,之前出场的几个人物呢,他们到底和主人公有什么关系呢?我有些不解,更多的是好奇,很想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悬疑大师,究竟怎样将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
3
斯特兰奇每年的九月份都要去他的养母——卡米拉·特雷西安夫人的宅邸度过半个多月的休闲时光。这一次,他将和新婚妻子凯如约前往。而他的前妻——奥德丽,也会如以往一样,前往特雷西安夫人的宅邸度假。
带着现任妻子在特雷西安夫人的宅邸遇到前妻,无论对谁来说,都显得比较尴尬。于是,斯特兰奇突发奇想,想让现任妻子凯和前妻奥德丽成为朋友。
这一想法,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觉得匪夷所思,包括我这个读者。一个前妻,一个现任,两个人不成为仇敌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成为朋友?
读到这里,我内心的疑惑更多了。小说的内容都已经过半了,连个谋杀案的影子都没有见到,难道此书正如我之前所想,并没有我所期待的谋杀案发生,而纯粹是呈现这场不可思议的三角关系如何发展吗?
而且,故事进行到这里,前面所写的几个人物——年迈的大律师特里夫斯、自杀未遂的安格斯以及巴特尔警司,似乎和这些新出现的人物没有产生任何的交集。
这让我越来越无法猜透作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有些失望,但隐隐觉得,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似乎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事情,我猜不出来。
故事依然围绕着斯特兰奇、凯、奥德丽的三角关系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同时,我的头脑里在猜测,我预感的大事,会不会是这三个人之中的某一个人被杀?
事实证明,我又错了!
4
被杀的不是他们三个中的任何一个,而是特雷西安夫人!
我一直盼望着,期待着的谋杀案,终于在我意想不到的时候忽然出现了!
接着,特里夫斯大律师也因为心脏病突发而猝死。这两位老人先后离世,一个被杀,一个猝死,两者有没有关联?
之前一直平安无事的情节安排,此时像是进入了快车道,一下子让人心跳加速,兴奋不已。
而随着谋杀案的发生,作者一开始安排的人物,也纷纷和这间屋子当中的人物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小说前半部分写下那么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其实都是在为后面精彩的推理埋下伏笔。
这恰好是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一开始无法领悟到的,以至于当时的我差一点儿要放弃阅读这本书。现在想想,幸好自己没有做那愚蠢的决定,否则,一场精彩的推理大戏就要和我擦肩而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