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吗?
·为什么需要?
·准备该怎么做?
我的答案是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为什么?
因为产生读书这个意愿有时是很突然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必要是因为准备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以后读书的实施和过程的走向。
那么,准备工作该也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分两步走:心理准备和行为准备。
心理准备之一,读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最近,我正在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我的目的很明确,我希望能通过对物品的断舍,从而脱离当下的苦难——杂乱的屋子、糟糕的心情。当然,我还没读完,刚读完前言准备读第一章,苦难仍在持续…期待我能通过这本书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时代,一位语文老师令我印象深刻,奠定了我对文字的热爱。他上课会讲一些幽默和故事,一次课上,话匣子打开,提起了在正式开始担任老师前是教数学的,教语文真是硬着头皮边学边练出来的。那时,为了让教学更出彩,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语文课,买了许多教研材料和书籍,从课程的趣味性和节奏开始专门训练自己,下了苦功夫。他说,看到我们很爱上他的课,辛苦没白费,非常开心。
在《读书方法系列二:阅读是否有方法?》中提到过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读《汉书》时,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在读每一本书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在啃硬书的时候,每读一遍,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所以,无论你什么时候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一定抱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心理准备之二,读书一定要有主动的心态。
鸢鹰展开双翅,在天上盘旋,任由风力将它提升,翱翔在比他筑于最高的山毛榉树顶的鹰巢还要高的天空上。
当他返回巢里,那些饥饿的雏鹰把口张得大大的,但鸢鹰确实给你们每个狠狠地一啄,生气地望着他们说:
“我今天什么也不给你们吃,你们已经长得太胖了,你们必须懂得鸢鹰不像常鸟那样飞,它们根本用不着发狂激拍双翅以停留在高空。与它们相反,我们依赖风力,如果高空有风,可以飞得更高;如果风吹向地面,就飞得低些。当没有风时,我们就得使用羽翼了,必须用尽全力,往上慢慢飞,要是身体吃胖了,就做不到了。着就是为什么今天你们的饿肚子的原因。”
鸢鹰想要摆脱食不饱腹的日子,为了活下去,就必须展翅高飞。如果雏鹰一直呆在巢里等食吃,不主动去觅食的话,母鹰会把雏鹰推向巢外,一部分会摔死,一部分平时主动锻炼翅膀的雏鹰则会活下来,并在母鹰的帮助下逐渐掌握飞行技巧。
这是鸢鹰的生存法则,无法独立自主就会被淘汰。而人类不同,作为高级动物,具有较高的智力和敏捷的思维,与鸢鹰相比能够自发得积极主动。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