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冷静思考,大胆践行的洪大胆,今天带来的这本书是《唐浩明谈曾国藩修身之道》,本书摘抄了曾国藩日记原文,聚集了曾国藩大量的思想精髓,更有作者唐浩明的精彩解说!
作者和曾国藩是老乡,都是湖南人,曾担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级编审,近年来研究撰写了很多关于曾国藩的文章和书籍。
书的开篇说到,曾国藩好色、骄傲、懒惰、贪心,他就是一个平常人!为什么要读这样一个人的修身之法?
这本书里说的道理很朴实,凭什么他做出了成就,实现了普通人的逆袭?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很笨,听说小时候背《岳阳楼记》时,小偷躲在他家房梁上都会背了,而他还学不会,小偷看天快亮了,跳下房梁,背完课文,扬长而去,留下一脸懵逼的曾国藩。
这样一个普通人,如何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且看曾国藩修心修身的成长秘笈!
一、修一颗恒心,死磕到底
曾国藩读书时,用笨功夫,不读完一本书,不换下一本。
曾国藩七次参加科举,科举考七次相当于我们高考考七次,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一次高考,能让我们多年后还噩梦连连。
他每日写反思日记,反思每日行为,敢于把自己拆开了、揉碎了剖析与批评!试问这世间几人能做到?
从书中我们还看到,曾国藩坚持读书、写字、围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如此恒心与毅力,试问世间几人能敌?
学习曾国藩,修一颗恒心,确定目标,死磕到底,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二、修炼专心,一次只做一件事
曾国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将一次只做一件事发挥到极致!他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围绕当下最重要的事展开,读书时,专心读书,考取功名!
考取功名后进入翰林院,办事踏实、工作努力,兢兢业业,专心致志!10年之间,升职七次。从一个小小的翰林,成为正二品大员礼部侍郎!
太平军起义,响应朝廷号召,动员山区农民群众,组建湘军,攻打太平军,虽然他屡战屡败,但依旧有一颗恒心与专心,经历了重重苦难,终于打败了太平军,结束了这场农民起义!
他在父亲死后担任两江总督时的性格大变,想干成大事,镇压农民起义,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不再做刚正不阿的清官,而慢慢修炼为外圆内方、内清外浊普通官员,与底部大员打成一片,收取“陋规”(“陋规”是官员在俸禄之外通过一些不合理的手段聚敛的灰色收入),将“陋规”用在建立更强悍的军队,表面看起来,与其它官员无异,只为了获得其它官员的信任,实现他平天下的大志!
学习曾国藩,修得一颗专心,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打造一个标签,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我们的行家目标,那我们的离行家还会远吗?
三、修炼一颗赤诚心,不忘初心
曾国藩去世前,还在工作,在岗位上殚精竭虑,将一生奉献给了朝廷,当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不气馁。天津教案发生时,所有的官员,都避之不及,只有他勇敢承担,明知是一个烫手山芋,却排除万难,寻求真相。
明知会得罪法国传教士与晚清群众的冲突,却坚持维持真理,不偏不倚。曾老有一颗赤子之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国家大事,匹夫有责!
面对困境,曾国藩坚持再难也要咬牙走下去。打破牙齿和血吞,是他训练军队,和太平军、捻军作战时的一贯作风!带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保持一颗恒心与专心,他一路建功立业!
四、修炼一颗敬畏心,坚持原则
曾国荃南京大胜后,入城疯狂的抢夺金银财宝,所有财务顺河道运回湖南老家,被沿途百姓目睹,有眼红者上报朝廷,引起清政府的强烈不满,曾国藩制止未果,多次上奏朝廷,称九弟有疾,请求回乡养病,此举虽不得老九认可,甚至被抱怨,但从历史高度来看,当时的做法可谓非常高明。
曾国藩大胜太平军,果断解散自己一手创立的湘军,向朝廷表示自己的忠心。他熟读历史,知道自古功高盖主的将领都没有好结果,他对朝廷有敬畏心,他知道朝廷的底线在哪里!
大丈夫,在战场可以杀人如麻,可以烧杀抢掠,但是回归朝廷,没有一颗敬畏心,没有原则,曾国藩也不可能拥有官场平安降落的人生!
五、修炼一颗平常心,入世方能出世
读到曾国藩的家事,看到他就是一个平常人,有平常的生活,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了长孙,也喜不自胜!这就是一个平常的老头呀,谁能想到,这个老头曾独立创办湘军,识人用人,建功立业,在战场上杀人如麻?
曾国藩正是有一颗平常心,所以甘为臣子,为国家呕心沥血,奉献一生!
从他死前的日记以及给孩子们的遗嘱可以看出,他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对于后代反而不希望走上仕途之路,希望后代多读书,在某个领域上有所建树。他后悔自己虽然坚持读书写字,但没有像先人那样高的成就!
他的平常心,在晚年时,体现的尤为明显。平常心的修炼,在于高峰时不骄傲,低谷时不气馁。
平常心在于先入世努力争取,方能出世超凡,不患得患失!
在修心路上,要有恒心、专心、赤诚心、敬畏心、平常心,只有修成这些“心”,才能成就我们的行家目标!
曾国藩的人生,是一场普通人的逆袭,他的修身之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实现自己的人生逆袭,成就自己的行家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