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1月开始,持续到2017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与救助儿童会合作。发起了“你好,寒假!”项目研究活动,聚焦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
特别喜欢李教授在扉页中写道的这几句话:
此书献给孩子们。你们是寒假、暑假的主人!祝愿你们享受美好而充实的假期!
此书献给家长们。你们和孩子们、教师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着一个新的生活世界。
此书献给教师们。你们的投入,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新范式,实现对第四教育世界的创生。
“你好,寒假!”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正如书中导言所说:“连我们自己都兴奋不已:真的能找到志同道合者,真的能进行一次独特的教育变革研究,真的能创生一个新的寒假生活与期初生活!”也因此才有导言中那么多“没有想到”:“我们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志同道合者!”“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启动了一次独特的教育变革研究!”“我们没有想到,真的可以创生一个新的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形态与方式!”
而这个项目一没经费,二没证书,三没评奖,全国竟有98所学校参与其中。所有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合作者,都是基于对原有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反思,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都是愿意并能够合作的研究者。也正因为这样,导言中才有了这样的感慨:“何其幸运!我们真的遇到了志同道合者!我们真的实现了这次教育变革研究!我们也真的与学生、家长、教师与校长们一起创生了新的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形态与方式。
第一章:在教育的空隙开展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对象选取与对其特殊性的认识”
教育研究不仅要在已有的结构、边界内,做解释性、批判性或建设性研究,更需要通过突破边界而实现教育的不断更显乃至重生。
相对于终身教育体系而言,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只是个微观领域,有着具体的时空边界。作者同时指出,在寒假期间,几乎所有的学生、教师、家长的体验,有着之前许多年的习惯做法与内容。并以齐齐哈市的教师反馈之前的寒假生活中,教师或学校在布置、指导和评价寒假作业中的问题。从作业形式,完成情况,指导评价等多维角度来说明过去寒假作业的枯燥、单一,没有意义。的确如此,正如这位老师所说,我们过去的作业本都是自上而下统一征订的,而且作业内容和平时作业没有任何区别。
于是作者提出对这个空隙进行研究,就是在现有的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在真实的个体与群体之间,在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之间,形成一个有边界的研究对象。
作者以自己2017年7月参加的伦敦举行的11届欧洲家校合作研究联盟会议,并做了有关中国学生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的报告。
二、教育研究过程回归基于复杂性得到方法论
文中说“你好!寒假!”的项目没有被任何一个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立项,没有开题报告,没有申请相关认证或评价,就是一群志同道合者开展的探索。尽管这么多“没有”,正因为有了李教授的引领,才会有这么多的追随者。
1.教育研究的起点是教育敏感,并在相互唤醒中清晰主体
本项目发的缘由,和相关主体的前期研究有关。在2016年的寒假,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曾与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合作,开展了全校性的以学生为策划核心特征的寒假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形成了相关思路、策略和内容结构。
2.教育研究需要理性与情感的交融
教育研究是人投入其中的研究,也是针对人的研究。这必然需要有自觉的伦理关怀,科学的方法和过程。因此这一项研究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情感,还需要理性与情感的共生与交互促进。在作者看来,研究中的喜悦,研究者的向往,研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等体验,是保障研究进行的基础性力量。特别是研究伙伴们的相互鼓励、欣赏、追问、质疑等,能形成强大的情感场域,激励并推动着研究的进行。除了研究者,还有学生和家长的变化,都是不可忽视的。作者以一位大队辅导员参与改革体验为例,谈了自己在本次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发展。
任何一项研究改革,仅凭情感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理性的指导。所以作者指出了“学会研究”的特征。如何“学会研究”,作者提出了三点:一是研究方法的使用。问卷调查如何设计?问卷、访谈和材料分析有怎样的差异?文本材料的分析如何导向方案设计?二是相关理念的清晰。这项研究独特性在哪里?与部分已有的实践间的差异是什么?三是思维方式的合理性提升。作者还提出本项目研究中非常典型的思维挑战有三个,分别是长程意识、系统思维和动态生成。
3.教育研究的本质是教育创造
在本次研究中,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体验了一次不同的寒假生活。无论是丰富多彩的方案及其形成过程,还是资源分享,后期的成果总结,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你好,寒假!”都实现了创生。
首先,是具体的学校、地区和群体的教育创造;
其次是教育学的知识创生、积淀、传播和转化。
最后,是过程意义上对教育研究的一次实验。
三、通过教育研究有限重建教育的边界与内涵
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和我们讨论“你好!寒假!”研究如何以微观领域的变革,有限度地重建“教育”的边界与内涵。
1.教育的时空。这个方面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来讨论。
2.教育的主体 。终身教育突破了学校教师为唯一的教育主体的认识,而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理解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现代社会,不仅是老师需要学习,学生需要学习,我们家长也需要学习。
3.教育资源与结构。在“你好,寒假!”项目研究中,更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是涌现了几乎无线的教育资源,作者以“过年”为例,列举了“回乡之路”“亲人相见”“购买年货”“做年夜饭”“拜年方式”“当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4.教育的目标。 一是促成学生的素养发展。特别强调了“学会学习”。二是促成家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教育的空隙处开展的“你好,寒假!”研究,让这一缺乏教育意识的“空隙”变成了自觉的“教育”,实现了意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价值的开发,从而有限度,也不失突破性地重建了教育的边界与内涵。
本章主要从教育研究的对象、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来呈现基于实践变革的教育学知识创生、积累、转化与传播的价值与可能。
这个假期,跟孩子一起努力、一同成长,过个快乐、幸福、充实的寒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