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语言,是社会暴行的前驱
—Lead
28日上午,我开着我那辆红色的小轿车,行驶在万州长江二桥上,准备前往江南新区。车窗外阵阵江风袭来,早已入秋的重庆显得有些冷冽,还好我穿了一件带毛领的大衣,即便吹着风也只觉得暖和。
我脚上穿的是一双粗跟的女士靴,虽然是有跟的鞋,但是我有六年的驾龄,而且车速也不快,在正常行驶的状况下,这丝毫不会对我造成阻碍。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我正哼着歌,想着一会中午要去哪里吃,吃什么。突然迎面驶来一辆公交车,司机猛地一打方向盘越过它行驶的轨迹,朝我这边撞来。我躲闪不及,被那公交车一头撞上,接着便听到一声巨大的“砰”,然后便是溅起江水的声音。
我在撞上的那一刻便失去了短暂的意识,等我缓过神来时,只觉得身上一阵一阵的疼痛,我打开车门想看看发生了什么,只见我的车头已经损毁不堪,旁边桥上的护栏缺了个大口子,地上都是乱七八糟的碎片。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我走到桥边往下一望,水面上是紊乱的江花,四周的行人们纷纷涌了过来,他们眼光先是看看江,再然后看看我。接着有人拿起手机在拍我,他们交头接耳的似乎也是在说我。我搞不清楚状况,只想坐下来休息,因为,我也是受害者啊。
等我被送到医院,医生护士在为我包扎的时候,我才了解到,网上已经炸开了锅,各种媒体营销号甚至官方微博,都在发文怒斥此次公交车坠江的罪魁祸首,那个逆行的女司机。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我愣了神,拿起手机问护士,“他们说的这个人,是我吗?”
可是,我没有逆行,也没有技术不够。我正常驾驶,六年车龄,只因为我是女司机,我就要无端遭受这样的污蔑与谩骂,凭什么?
这故事里面的“我”会愤怒会寒心吗?当然会。但这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发生于10月28日早上十点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公交车越线撞上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并最终撞开护栏坠入长江,车上人员生死未卜。
在不了解事故原因的情况下,营销号们在推文中将矛头指向轿车司机,误导网民对其进行谩骂与污蔑,而这位女司机,在遭受这样言语折磨七个小时后,才在警方公布的通报下得以自证清白。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这七个小时她该是如何度过的。躺在病床上感受着事故带来的创伤疼痛,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人身攻击,她多么想站出来反驳他们,却发不出声音,她太渺小了,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达的社会里,她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陌生人的恶意,无能为力。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在这次网民大声讨中,最受人关注的点便是——女司机。不在司机,而在女,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一场事故里面出现了女司机,那毫无疑问肯定是女司机的错,因为女司机这个形象在大众的固有观念里,便是经常犯错,油门当刹车,倒车撞三辆,左右分不清。
正因为如此,在没有任何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她们被认为比男司机更鲁莽、更无能、更易招惹事故,给他们套上“马路杀手”的耻辱帽子。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可这些错误,就算是男性,犯的概率也不会少,甚至据统计显示,女司机并没有比男司机更危险,反倒是男司机,因为酒驾、不系安全带、危险驾驶的概率更大。
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所有事故中只要出现女司机犯低级错误的,营销号与新闻媒体就不肯放过这个营销价值,将“女司机”故意愚蠢化、低级化,制造舆论对女司机的形象进行长期的铺垫,让她们在事故中轻易的被当成靶子。殊不知这些新闻在为群众提供笑料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理性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袁疯疯原本是一次惨痛的坠江事故,却在人云亦云间,演变成了对“女司机”的讨伐,到最后警方出来澄清,谩骂的一方俨然成了跳梁的小丑。在事态不明朗,没弄清楚前因后果前,保持观望并等待官方给出解释与结果,才是正确的,无端的指责某一方永远不会为你带来哪怕一点可笑的正义。
最后,坠江事故现场还在搜救中,希望剩余的失踪者能逢凶化吉,平安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