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作者: skyblue_910 | 来源:发表于2022-07-14 17:21 被阅读0次

第一次阅读一本有关学校心理咨询的著作,是别人推荐我读的。这段时间,报了心理咨询课,正准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不过因为我这里受到附近城市的疫情的影响,可能咨询课和考试都会延期吧。既然没有课上,那我就多读读心理咨询的书籍,学习心理相关知识,拓宽眼界。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成为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不容易。仅仅是处理孩子的学业困惑,成长烦恼这就让人头大,更别说复杂的亲子关系和心理障碍问题,能把这些处理好,真是“高人”啊。总结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用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方式,适时引导学生释放压力。

在初三高三阶段,孩子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我们可以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比如在《无法行走的数学高手》一文里,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三女生几次模拟考都考砸了,结果压力大到已经无法正常走路,要靠着别人的搀扶才能来上学,再这样下去,她觉得自己要瘫痪了。心理咨询师接待这位女生时,却安排她去公园聊天。公园里很热闹,有老人在健身,情侣在散步,孩子在嬉戏,一股轻松快乐感“触动”了女生。在和心理师的聊天过程中,她不知不觉独立行走起来,根本不需要旁边人的搀扶。

这时心理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她,“其实,你的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是你的潜意识不让你行走。失去自信的你,自然就没有勇气与力量独立行走,而是希望有人帮你走,这就是梦境中的轮椅。现在,你在公园里感受到的一切唤醒了你的理智,现在你感觉自己有能力去面对挫折,有力量去战胜困难,对吗?” 女生豁然开朗,原来是自己给了自己过大压力,导致自己失去自信,其实自己是有能力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的。在和心理咨询师商讨了合理的学习方法后,她成绩稳步提升,最后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二,及时发现异常,探究原因,采取措施。

在校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都要密切关注,有些异常行为能越早发现就越好,轻则可以改善亲子关系,重则甚至可以拯救孩子的生命。比如《总忍不住想洗手了的女孩儿》的一文中,有一个女孩特别喜欢洗手,只要下课,就迫不及待直奔洗手间,反复洗手,一直到上课才进教室。这种情况有一段时间了,大家问她,她总是沉默不说话,也许爱洗手并不是多么坏的事情,大家就不好再追究了。

可在心理师看来,这是一位“强迫症”患者,即使现在不是,放任她洗下去,“强迫洗手”会越来越严重的。于是,心理老师用送护手霜的方式(她的手因为长期被水浸泡,干燥脱皮)获得她的好感,请她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中,发现她爱洗手的原因与妈妈有关,妈妈特别爱干净,她的手不干净就会训斥她,渐渐地她有了洗手的习惯,后来进入中学时,学习压力大,妈妈对她要求又很高,她就对洗手更加依赖了。不停洗手其实就是她逃避糟糕的母女关系和学习压力的方式。由于心理师及时发现了问题,挽救了一个有“强迫倾向”的孩子,并改善了她和母亲的关系。

有“强迫症倾向”的学生其实不在少数,他们的行为都很明显,可是还有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一般人很难看出异常来,这种人却更容易出危险。在《言行怪异的女生》一文中,心理老师发现一个前来向她要求复制课件,带回去看看的女生,眼神里好像“忧郁又极度渴望他人认可”,让她产生了“莫名的疑惑”,问了同学,说这个女生要转学了所以比较伤感,但心理老师觉得没有这么简单,恰好班上有一节“音乐与心理”的活动课,老师让学生写下想法,结果这个女生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悲伤”“死亡”的情感,心理老师抓住机会和她聊天,她承认自己是得了抑郁症,只不过大家不知道,她感到被学校孤立了,伤害了。因为心理老师的心细,及时发现了这位学生的异常,也就做了积极的补救措施,缓解了她的“抑郁倾向”。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学校心理咨询师,要善于积极发现学生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好的措施有很多,用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方式最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在本书中,不仅有老师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案例,更多的还是学生主动向心理老师倾吐心声从而获得帮助的故事。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学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愿意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这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lf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