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为得到APP上梁宁老师 《产品思维30讲》 的学习笔记
开发产品,就要讲究迭代,小范围试错、不断优化才是互联网产品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互联网产品的MVP
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与推出与传统行业有一点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产品的迭代方式。互联网产品有特有的版本规划方式——推出MVP、短周期内快速迭代。
不熟悉产品业务的人经常想着在第一版本就推出融入自己全部想做功能的产品。然而,第一版的产品有多臃肿,被无人问津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核心功能切中要点、直指人心,才可能迎来产品的爆发。布局可以,但是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局都打入进产品,小周期内根据反馈和布局快速迭代才是互联网产品正确的迭代方式。
微信强大的系统能力
这节课程大部分的内容介绍的是腾讯的微信和小米的米聊迭代、相互竞争、最终腾讯胜出成为手机里“家常便饭”的过程。
两款产品一开始的定位、功能、界面风格都非常相似——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主打熟人通讯,发送免费短信和照片。微信在迭代到2.0版本时,用户数比米聊少了600万,但是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追上了米聊。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微信背后有强大的运维能力、有腾讯数十万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而还是创业公司的小米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
也许1000万用户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服务器大坎”,在这之后,用户用米聊就总感觉卡卡的,偶尔还会直接遇到应用崩溃的情形,而微信却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两个很相似的产品,由于背后的系统能力非常的不相似,彻底拉开了距离。
内向的微信与外向的米聊
除了系统能力,产品的迭代方向也使得微信和米聊在早期相似的几个版本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其中有两个主要的点在这里说一下,也许就是这两个点造成了两款产品在“微观体感”上的不同。
第一个点是表情与表情包。这方面,微信和QQ一样,都有着丰富的资源,让很多表达能力不怎么强,但是又很想表达的人有了一种全新的发表方式,很多时候能够跨越与聊天的人之间的尴尬和隔阂,减少聊天双方的压力。而米聊在这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有一些基础的表情而已,表达的作用远远不及微信里各式各样的表情包。
第二个点是信息状态是否有提示。米聊和阿里旺旺类似,信息发过去会有从“已发送”到“已读”的状态变化显示给发送者看。这其实是给信息接收者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职场以外的环境,很多信息接收者看了之后并不想马上回复,但是这种设置却有一种教导和逼迫用户的意思。前面说过,唤起用户潜意识的行为都容易让用户抛弃产品,而米聊之后的没落可能和这点有分不开的关系。
现在小米手机每年的销量都有几千万,每个小米手机都会预装米聊,但是米聊的用户数的峰值始终都停留在了若干年前的那个数字,小米手机为米聊提供了充足的入口,但是却没有提供让用户打开并使用产品的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