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面试,近两周有两个不错的候选人,他们业务基础都符合岗位要求,进入了二面,但是我在跟两位候选人沟通时,发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A同学,男生,本科应届生有半年实习经历,面试产品售后。我发现他在大一时有一次转专业的经历,比较好奇。对方说:“X专业是我入学被调剂的专业,上了一年,总感觉不爽,遂申请换到专业Y”。
“可是我们单位与以前的专业X更对口呢?如果不喜欢这个专业,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单位S呢?”
“S单位大呀,工作稳定,而且我有同学在这,相互照应...”
“你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有什么预期吗?”
“暂时没有,先学习吧,就希望稳定...”
内心OS,“这娃是被谁折腾怕了么,刚毕业要那么稳定干什么呢?”
B同学,女生,硕士毕业,面试方案售前。她的简历也很有意思,本科毕业后换了两个单位各做了半年,然后辞职考了新加坡的研究生(一年制),今年刚好毕业回来找工作。我也非常感兴趣是什么让她决定辞职考研。
“本科毕业后两家单位的工作带给我的成长不大,感觉学不到东西,如果再换第三家单位目标不明确,跳槽就太频繁了,不如暂停再思考一下,所以决定辞职考研。”
“为什么了选了新加坡呢?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学历也不错呢...”
“新加坡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是一年制的,比较节约时间,如果选择在国内读,加上备考时间,会比我同期的本科同学晚两年毕业,年龄就太大了。”
“那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预期吗?”
“我在写方案上有优势,过去一年里,我也有学习新技术,在我的课题里...,我希望第一年先积累经验,两到三年,在行业方案上能独当一面...”
...
是的,我向领导推荐了B同学,已经决定录用。
A、B两位同学代表了典型的两个现象,总结一下,给在找工作的同学参考。
1.带着用户思维面试,站在企业方思考你能为单位带去多少价值
认真分析目标岗位需求与自己的优势,面试时,尽量少提岗位能给你带去什么,最好是强调自己的优势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你能给岗位带来的价值。让招聘方对你的优势和价值有充分的了解。
2.面试时,表现的过于“聪明”不太好
选择做或不做一件事,都体现了你的价值观。“聪明”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积极的人会选择促进自己成长的一面。对自己有利与促进自己成长,本身虽不矛盾,但是前者总给人有点点“势利”的感觉,不好。
3.对自己的成长要有计划
企业能提供一个工作岗位,但是不负责学习成长。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有清晰的目标,从面试时就要有。
4.不要过于着急,相信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定有用武之地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裁员,找到合适的工作确实很有压力,但是越是这样更不能着急。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不如趁这个时间好好充实自己,企业什么时候都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
人在职场,面试是新工作的第一步,希望这几个小注意事项能帮到正准备找工作的朋友,祝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