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物业群里上了几个小视频,立即引起热议。
视频的内容是几个5、6岁的孩子糟蹋绿地,被教育批评后,摇晃一棵杏树,将尚未成熟的青杏当子弹,袭击批评他们的业主之家。
视频里能看到青杏打在玻璃上,听到随着杏子的爆浆,噼哩啪啦的响声。
“这是什么孩子,家长也不管管?”
“今天家长不管,明天社会替你们管!”
“如果家长今天不带孩子承认错误,马上报警,让警察来管!”
群里义愤填膺,大家情绪激动。
猜想,这几个孩子的家里也早已炸了锅。孩子被投诉,家长面临难题,这事儿怎么办?
02
这几个熊孩子家里,可能正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场景一:
孩子妈妈看到视频,其中果然有自己家的孩子,情绪立即崩溃。她想都没想,冲进书房找正在居家办公的爸爸理论:“说好的儿子你管,瞧你把儿子管成什么样子了?”爸爸正在视频开会,一时尴尬……
由于这事情被同事看到,爸爸的愤怒情绪无处释放,把孩子拖出来暴打一通。
场景二:
妈妈收到投诉,第一时间将视频展示给孩子看。同时跟惶恐的孩子说:“现在,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妈妈给你一个建议。第一,你叫上小伙伴们,把落在地上的杏儿收拾干净;第二,你需要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赔偿物业损失;第三,你们要去这个爷爷家亲自道歉。这些事情做完,看看人家是不是原谅你。”
场景三:
孩子家长看到视频,当着孩子面说,“不就几个烂杏吗,值得小题大做吗?我要告这个人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擅自将未成年人的面目暴露在公众面前,引起网络暴力……”
03
真实发生的场景是:
一个小时后,一个孩子的妈妈带着儿子前来认错,然后母女两人共同打扫业主院落,将绿地上的烂杏收拾干净。
受到攻击的业主在群里通报此事。
群友们为妈妈点赞,称赞家长利用这次机会,将坏事变成了教育孩子的好事。
另有几位家长没有露头。孩子也没有出现。
拍摄视频的业主出面向大家解释说,他所以是远景拍摄,是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警告一下,有错即改就行,请大家不要再上升等级讨论此事,也不要将视频到处传播。
有谨慎的业主在群里咨询这样曝光未成年人形象,会不会有肖像权问题,这个度应该怎么把握?
小区一位律师出面澄清说,她个人认为,公共场所的行为就是肖像权的暴露,合理使用没毛病。但不同法官裁度上有所不同。所以发布的平台也要有度才是。
04
由于受到攻击的业主非常理性,加上一位孩子妈妈及时带领孩子承认了错误,此事没有持续发酵。
也由于这次曝光事件,小区一下子变得安宁了许多。
至此,事情还算完美。业主们捍卫了权益,孩子们受到了教育,也得到了保护。
当然,那几位没有露头的家长,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教育惹了祸的熊孩子,依然能引起大家猜想。
能肯定的是,当孩子被投诉,家长的处理技巧,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件事,一定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印记。
所谓错误,所谓教育,都是想要的未来所生长的土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