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聆听了11.14海丽达组织的家长讲座,题目为“做优秀的父母”,副标题是“让孩子脱颖而出”,诚然每个人都想拥有优秀的孩子,但往往较少去思考如何让自己先成为优秀的父母。正如主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王岚老师所说,父母这种职业没有上岗证,就算做不好也不会有人吊销证照,然而这一职业却几乎决定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在自己职业发展时都很舍得投资自己,但在育儿方面对自己是否进行了足够和正确的投资呢?
讲座中提到:孩子3-6岁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关键期,错过则不可逆,此外还有语言、规则等几个敏感期需要及时把握,父母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试图去解决问题本身,而应着力于去解决问题背后的原因,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有心理因素也可能是生理因素,包括先天感统失调或关键期未正确度过引起的代偿等,那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识别及引导?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借助阅读,尽快建立起一套绘本体系,同时也需要父母自己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认知,尽其所能给予孩子良好的环境,并成为他们的榜样。
一场好的讲座提供给听众的不仅是问题的启示,还有正确的成体系的方法,对此我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对孩子近期表现出的一些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需要充分的关注、更多的陪伴以及大量的阅读等,特别是意识到最近电子产品给孩子使用过多的问题,因此回到家中马上制定计划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加绘本阅读时间,并注意在读绘本的同时,多启发孩子去提问去思考,同时也反省了一下自己平时在育儿方面一些不够妥当、甚至简单粗暴的做法。
回忆之前阅读过的一些关于育儿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最欣赏的是温尼科特关于“抱持”的理论,这一理论提出孩子成长需要的是“抱持的环境”,以支持他们自身内在潜能的充分延展,并获得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这一代父母儿时所受的大多是传统式的教育,强调家长式的权威对个人感受较为忽略,从而造成了一代人的特有的问题和瓶颈,但这不代表我们的孩子要重复这个过程,我也看到海丽达的许多家长们一直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学习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和工具,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更好的容器,容纳他们的优点与不足,并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独立且快乐的人,而这个过程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一路虽然充满着未知,但即将体验的瑰丽风景也是前所未有的。最后非常感谢海丽达的精心组织,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参与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