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做课前推荐时,推荐了日本作家中岛敦《山月记》的一句话:“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我”到底是不是美玉?我们总是半信半疑,犹豫不定,以至于“不敢”“不肯”,不甘心,又不愿付诸行动。
想起一个故事:一位雕塑家决心雕刻天使,孩子兴高采烈地来找雕塑家,想要看一看天使,但是他只看到了一堆石头,他问雕塑家:“天使在哪儿?”雕塑家说:“在里面。”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什么样?
是美玉,还是天使,都没什么要紧,雕刻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佩索阿写过一首诗:“我是一座开窗的房子,隐居于自身。”
《世说新语》中记载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最大的苦痛就在于我对“我”的怀疑与抗争,最大的欢喜也在于我对“我”的接纳与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