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我们为何对仪式感乐此不疲?
现代人还需要仪式感吗?
仪式感是通过外在形式的改变,营造一种氛围,从而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保持神秘,寄托情感,找到归属,达成共识,一致行动。
从远古以来的祭神,祭祖,到绿林好汉的滴血为盟,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婚礼,葬礼,到现在的开会,产品上市,人们对仪式感乐此不疲,这背后的机制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形成密切相关。
人的认知形成,通常我们会认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但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理性只占了很少一部分,更多地受我们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空间时间有关,这叫具身认知,它是由潜意识决定的,我们大脑可能并不自知,但它力大无比,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于具身认知,房地产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案例,狡猾的房地产老板会把样板房里的床设计得小一点,布置得很温馨,更高级一点的会把外墙设计成曲面,据说这样改变以后,人们签单的速度快多了,而这些改变都是非理性因素。
至于身体状况影响,有一个以色列法官判案的例子,有人统计过,如果法官在上午9到10点判案,刑期偏轻,假释率高,而临近午饭时判案则偏重,研究者认为,这与法官体内的血糖水平有关,早上刚吃过饭,血糖高,人会显得平和包容,而临近午饭时血糖下降,人会显得包容性下降,对负面因素感知能力加强。
心理学告诉我们,外在世界是我们内在心理的投射,外在世界的改变又会影响人的心理。
有个卖花的小姑娘,把最后一支花送给了一个乞丐。乞丐受宠若惊,决定当天不再行乞了。回家以后,认真地找了个瓶子插在里面,静静地欣赏,他突然觉得,这么漂亮的花不能插在一个脏的瓶子里,接着他把瓶子洗干净了,把家里打扫一下,家里搞干净以后,发现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能再邋遢了,又好好洗了个澡,穿上干净衣服,照了镜子,他看到了帅气的自己,于是他决定第二天去找工作。几年以后他成为了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
外在的改变,会给人带来身体感受的改变,从而影响认知。
仪式感是外在改变的极致,通常会通过一些规范的流程,让所有参与者营造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场景,对人的感受和认知影响更大更深远。在着装要求严格的仪式上,更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
祭奠神灵时,仪式感充满神秘,让人不由自主地敬畏和服从。
祭奠祖先时,我们会思忆先人,增强与祖先的情感链接,接续家族的能量。
婚礼仪式时,让人感觉庄重,在众人面前的许诺,必须保持行动一致去兑现。
毕业典礼时,众人见证你的成长和荣耀,激发你更强的雄心。
组织的仪式则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优越感,
增强聚集力。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件事都有“四因”促成,目的因,内容因,形式因,动力因,可见古希腊时,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
现代人,穿着牛仔裤,玩着抖音刷着屏,看似满脸不在乎,你还需要仪式感吗?
2018年12月13日B.O.A,U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