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78837/6b1f79c3516332a7.jpg)
特别的社区花园
2018的跨年活动之一,是全家人去帮助一个社区的一片花园种树。这个社区花园是狭长型的,位于五角场地区的还算中心的地带,占地面积达22000平米。这个社区很特别,是共建、共享的社区;这个花园也很特别,是《诗经》花园,也就是种植着诗经主题植物的花园。这个社区花园共建的过程被写成了一本书,在出版后三个月就售罄了第一版4000本的《共建美丽家园——社区花园实践手册》。在我们家心目中,最最特别的地方,莫过于在零下四度的室外,童梦泽和新认识的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到下午四点,是不得不分开的时候才结束;而我和童强在室内和新认识的各路伙伴一起聊天,没有目的只是聊天。
社区花园的知识普及
我们去的是位于伟康路129号对面的这个社区花园,也是上海市第一个开放街区里的社区花园。这个社区花园是由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这家公益组织,在杨浦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下做的社区营造方面和自然教育的试验田,叫做“创智农园”。“社区花园”来源于欧洲,人们认领社区附近的一块地,用来种植物。社区居民参与栽种和培育的过程,是他们从陌生人变成熟人的过程,是他们和自然亲近从自然中受益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8837/22c32b91d3ea6df7.jpg)
项目的主创者之一也是上海四叶草堂的理事长:刘悦来是同济大学教师、景观设计师。另外一位主创是上海四叶草堂的副理事长:魏闽是建筑学女博士,因为女儿的原因迷上朴门永续,并且尝试将朴门带入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中。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天创智农园的工作人员,在一天的活动中,他们温柔、耐心的给到每个人支持。现场有两种茶:生姜茶和白开水;担心孩子们饿在点心的时刻给大家端来蜜饯糖;细心的介绍老朋友给我们这样新加入的家庭……
社区魔法门
主创团队们做社区花园的第一步,不是绘图纸,而是与附近居民们座谈,倾听他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景观没有那么重要,谁来创造以及谁来使用更重要。创智农园刚好位于两个新老社区的中间,建筑的年代相差好几十年。两个社区隔着一睹长长的墙。这个农园对于围墙那边的老社区居民来说,需要绕路走上将近15分钟才能到来。新社区的居民则出门就是。主创团队希望第一步是打通这堵墙,然而两边的居民因为从未体验过社区花园,并不乐意打通。
墙壁没有打通,墙上却出现了一幅年轻艺术家创作的壁画“魔法门”,参考《哈利·波特》里的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命名了门牌号。主创团队团队自嘲,这是另一种一以上的开放。真正的开放需要勇气、时间、以及更多的互动和理解建立起信任。这两个社区是这样,更多的社区也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8837/1e3213af337598d7.png)
景的生态和人的生态
生态在这里是无所不在的。仅仅看景观,就能发现处处都是生态亮点,是用树皮做覆盖物来除草,鼓励路人用动物粪便来喂食蚯蚓的堆肥塔,伴生植物的种植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等等。而这些景观背后的人文却需要用心体会。例如,三分之一的菜地其实是被36个家庭以一个平房一个平方的方式被承包的。这36个家庭不仅得到农园老师的耐心的种植指导,也会得到很多来自隔壁一平方米的家庭敦促、鼓励和成果分享。除了家庭,不少社区的企业、甚至个人都捐赠出了种子、苗、技术等,合力打造小湿地、本土植物园、生境花园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8837/3d70a9814f873a63.jpg)
这次我们家庭参与打造的则是“诗经花园”中的两棵树,木瓜和桃木。和我们一起打造的是差不多5组家庭。尽管我们的贡献看上去真的很小,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大社区对我们付出的珍视。他们精心的准备活动,邀请诗经的老师带我们学习吟唱,协助20多个人一起使用公共厨房共享午餐,教孩子们种树的十步法则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8837/0347ef45c4b6c339.jpg)
来参加活动的有在修手机的时候被推荐过来,连手机报名都不会用的年过七旬的老婆婆,不断的夸年轻的妈妈们手艺很好,然后唱了一出沪剧来表达谢意;有参加上午活动的伙伴有三四位主动留到下午,参加另一家用废弃毛衣做织物的合作公益团体的每周活动;有社区里的被临时叫来帮忙的月亮妈妈,据说这里人手紧张的时候,志愿者群吼一声,她就会走过来帮忙……
种在地里的是树,种在每个人心里的是温暖、盼望、信赖。不同的生物们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丰富的景观意义上的生态,而我们这些人被容纳进入了更广的关于人的生态,体察到了被关怀,并彼此有更多的看见。
如今,四叶草堂的“社区花园”在上海已经有约15个点。建在社区里的,除了创智农园,还有百草园、疗愈花园、弄芳园。建在校区里的,有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朴门永续校园、余庆路190号幼儿园。还有创智坊的屋顶花园、宝山区的火车菜园等等。他们同时也在助力更多的社区和个人在自己的社区去运用这样的理念打造社区。
这种打造社区的模式激发了我们家庭的“新花园梦”,在那里,不是仅仅是花,更多是种花、赏花、用心生活的人和事;在那里,社区不仅仅是地方,更多的是关系、是联结、是可以不同生命之间的共鸣共振。对你来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