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州横泾旧木市场见闻

苏州横泾旧木市场见闻

作者: 初行者嘉柏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4:54 被阅读0次

                          灵性写作  如实生活

第一次去横泾旧木市场。出乎意料的简陋。笔直的主路,九条石子辅路左右平行排布。店铺与店铺之间很难从外观上作出区分。除了手写的招牌。店铺就是仓库。

成堆老旧的条形木材堆放在露天。大都来自于被拆迁推倒的年代久远的房屋。全国各地都有。皮肤黝黑的工人,戴浅黄色的草帽,廉价的衬衫和西裤,橄榄绿解放鞋,在给新到的木料起钉。他们大都有精瘦而略带驼背的身形。

货品很杂。民国时期的门格窗板居多,也有新近的榻床坐具,在一堆“老古董”里头反倒显得扎眼突兀,好像穿越错了时代。像样些的店铺门口,有序堆放着属地不明的石雕。风吹日晒的痕迹明显,苍苔点缀其上。还有一些是断柱残件,古老花纹隐约可见,像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大多数的店铺则只按新旧程度、木料价值对货物做简单区分。主题大多是鸳鸯、如意、和合二仙、八仙过海、拈花提篮。残次件占据近一半的比例,木料无从讲究。山木、杂木大多质地疏松,经不住时间推搡,肉眼可见的败毁。老榆木反倒异军突起。时间给了它枯槁的纹理,也给了它厚重的沧桑。偶遇葡萄花原色老榆木扶手长椅一张,市场里的孤品。结实、古朴、典雅,打算放花园门厅下,同院里的石缸、茅草相呼应,也可以方便孩子或客人做换鞋用。如果雨天,倚坐着自斟自饮,静默观赏雨中花园也很好。

对家的外在形式,始终摆脱不了期待与偏执,有时甚至据理力争,对抗他人并无恶意的干涉,呈现出锱铢必较的护卫姿态。仔细想来,最初生起这样执拗的心情,大约是在七八岁——心爱玩具被迫交换给亲属的孩子。以哭泣表达愤怒在大场面上显得不合时宜,转而潜藏成心底的愤恨,在成年之后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表达,以此弥补童年亏缺——业已不是另一件玩具可以完成的救赎。

物权确认的敏感期,被迫孔融让梨的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满足感并不会太强。很少有人认可一个孩子执着护卫自己心爱的东西。这样做,会被定义为“自私”。时间久了,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心爱之物了,一边抗拒一边渴求,身心分离。这都是题外话。

路过市场里偏僻的角落,有两只花狗冲人狂吠,尾巴却摆得欢腾,在提醒主人招呼新客。微胖的老头从低矮的门檐下钻出来制止它们,口气训斥,实则是带着亲昵的唠叨。我停下脚步打量一人两狗之间的默契和自在。

“姑娘,要不要进来看看?只管看看。”

望着黑黝黝的门洞,稍作犹豫,才打消拒绝的念头,探身看了看。距离门口不远的左手边,挂着黄铜军号、颜色跳脱的少数民族绣花饰带、玉石梳子。右手,是老人的坐榻,旁边的架子上,堆放着年代不明的瓷器,有点儿鱼龙混杂的意思。我准备离开。

“你喜欢什么?我家的好东西都藏在里面,往里走就是。往里走。”

花狗跑到前头来引路,一股亲切热乎劲儿。我不想扫了它的热情,闪念间进了幽暗深处。

现在回忆起,总觉得它们不远万里跑到这儿来,安安静静地身处杂乱破旧的小黑屋,被高高挂在梁上,被一束尘光轻轻覆盖着,是在等这一刻的到来。因缘这种东西,岂止人和人之间。它们曾经被其他人认真打量过,询过价,不了了之地呆在原地。

这套梅兰竹菊的花梨木雕花板,完整、毫无残缺。圆润内卷的边角,六个手掌见长,两个手掌见宽。手工的痕迹,但并不粗糙,看得到工匠当初的用心。跟老头要了雕刻竹子的来看,越看越欣喜——竹子的状貌呈现出在这个旧木市场里目之所及范围内少有的细腻。包裹着氧化的皮壳,些微透露着亮晶晶的金棕色的木材质地。

“这套不错吧?云南那边过来的。”老头见我视线停留。

“要价多少?”

“一千。”

“看起来确实不错。八百卖不卖?”

“八百我就不赚钱了。在这儿做生意不容易。”

“就八百吧。我也不太爱砍价。您老同意,我就直接付款打包拿走了。”

“行吧,行吧。老头我今天心情好。前两天有个姑娘也跟我开八百。老头我就不乐意卖。”

“大爷你真是性情中人。”

“嗨,那是……”老头乐呵呵地开始给我打包。“这旁边的军号,市面上也很少了,你看,保存得多好。”

“让给有缘人吧。大爷你有微信吗?支付宝也可以,转账给你。”

“老头我不识字。做这行……”说到自己是个文盲,他的口气多少有点无奈和落寞。

我打算说点话打破这种尴尬。“大爷,你这行眼光要比识字重要。”

“对对对,姑娘你说得对。”他又重新笑起来。“带你去我朋友那边,转给他们一样的。”

他带我去找朋友——他的同行。步履有些蹒跚,走不过百余步,呼吸开始变得用力。我猜想他的身体并不太好。

“这旧木市场开了多久了?”

“三十五年了。”

“呵,比我年纪还大!”

“姑娘你看着就年轻,不到那年纪。我老咯。”

“大爷,这儿一直都是这么黑灯瞎火的吗?”

“几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火。之后重建,就不许拉电线了……姑娘,你回头不看看我这儿的军号?这在外面圈子也值不少钱。”

“不了。谢谢您啊。我不做这行生意。纯粹个人爱好。”

“行吧。我该吃中饭去了。”不多敷衍一句,他转身往了另一个方向。我也逛够了,打算启程去下一个目的地。

纯粹的交易关系,干脆清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口舌。这是令人舒服的往来之一。

相关文章

  • 苏州横泾旧木市场见闻

    灵性写作 如实生活 第一次去横泾旧木市场。出乎意料的简陋。笔直的主路,九条石子辅路左右平...

  • 乡村行(二)

    从东林渡村出发,我开车带他们到横泾新齐村的溆庄老街。溆庄我也经常去,有时去买横泾大米。她位于东太湖苏州湾(旧称白洋...

  • 横泾巨变

    文余光 横泾,又名芦荡,曾经是一个乡镇的所在地,现在属于沙家浜镇境内的一个小镇。上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因小镇紧...

  • 乡村见闻(3)横泾东林渡村

    初夏的傍晚,我来到了厂附近的横泾街道东林渡村。夕阳下的乡村,显得格外宁静。只见一片嫩绿的秧苗刚刚栽好。从太湖里吹来...

  • 承德堂的故事

    承德堂花厅位于苏州市横泾街道新路村石路浜128号。它建于晚清,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了。2009年公布为苏州市第六...

  • 《横泾的来历》

    文/余光 沙家浜,原名横泾。800年前,这里还只是几个散落在江南水乡的小村落,据《常昭合志》记载:南...

  • 横泾石家

    文/余光 在现代史上,石氏是当地有名的大户。据《石氏家祠记略》称:“先世妙琼公由丹阳迁常熟…”至清嘉庆二十三年...

  • 苏州,上海泗泾

    在去总公司的那条路,边上在修路,车很多,身边电动车一辆接一辆开过去,太阳斜射,刺眼,影子很长,有一只狗追着前面的车...

  • 有点失落

    横泾盛产大米,今天我开车去那里办事。我知道横泾离临湖不远,所以打电话给老同学太湖风徐徐道来,他就在临湖镇。顾名思义...

  • 美溪娘松花团子

    这几天老程姐姐开始制作兜售松花团子。有人说松花团子是越溪特产,有人说松花团子是横泾特产。好在老程姐姐出生横泾现居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州横泾旧木市场见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w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