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一写父爱母爱,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半夜生病,爸妈如何背着上医院,细心地照顾。二十多年过去了,皮皮昨天的作文主题仍然是爱,听了皮皮写作内容,也莫须有的受伤,爸爸照顾。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伤心。我对皮皮相对严格,皮爸对皮皮的关心爱护细数起来不计其数,任何一件小事都是生动温暖的,皮皮却无法用自己的笔记下一件。外婆打圆场说考试本来就是为了分数,安全的写标准内容更好,我不认同,如果教育的意义就在如此,那还有什么意思?写作本身就是表达自己的机会,还没长大就开始写范文,标题党,作文模板,那还有什么写作之美?
很多年前我在《读者》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有个爸爸每周五都要在家庭日进行一个感恩仪式,全家人坐在一起,感谢一周以来家人之间的爱和付出。年复一年,孩子们起初会感谢妈妈做的披萨很好吃,爸爸举高高很快乐,妹妹分了巧克力,哥哥讲了睡前故事等等,一件一件琐碎的小事。渐渐地孩子们长大,这些爱就化作他们心里的勇气和行动地力量,也联接了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每个人心里都有了满满的爱,珍惜被爱,懂得爱人。
我想,虽是写作文一件小事,也让我反省。是不是随着皮皮长大,不再关注他的内心,也没有善于引导他懂得感恩,如果每个人都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做理所当然,那么心与心之间就要产生多少的伤心与失望?
科举已不在,高考仍是选拔人才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父母,才是用心培养人才,而不是机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