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春夏百花开,自春风吹化了冰河,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梨花、樱花、牡丹花、芍药花、绣球花、栀子花、木槿花……你方开罢我登场,百般红紫斗芳菲,一直到雪花纷飞,都还有菊花、腊梅花,花似乎再也没有断过。
女孩子爱花是天性,赏花、插花,自然也想往头上戴朵花,但是我们看现在的女孩子,是连一朵素雅洁白的栀子花,都很少往头上戴了,更别说那些艳丽的牡丹和芍药了。
都说时代进步了,人的思想更开放了,但是就说头上往戴花这一件事,今天的人还真没古人的那份雅致和真性情了。在古代,人们高兴了就往头上戴朵花,可是常有的,而且不光女人爱戴花,连男人也会鲜花插满头呢。
有人要说了,原来伪娘的传统,由来这么悠久;也有人说,这是风流成性,学雄性动物吸引异性吗?其实,在古代,男人们往头上戴花,和伪娘无关,和风流也无关,而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意义在里面的。
男人往头上戴花的始作俑者,最早的记录是那个才华横溢,文化修养极高的唐明皇。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有一天,唐玄宗看到长安春日的美景,命百官吟诗唱和。一个叫苏颋的大臣,写下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佳句。唐玄宗大为赞赏,亲手帮他戴上了一朵花。人们都以此为荣,艳羡不已。
据南卓《羯鼓录》记载,还有一次,唐玄宗设宴,命侄儿汝南王李琎,用羯鼓演奏一曲《舞香山》。演奏开始前,玄宗摘一朵红槿花,置于汝南王的砑绢帽上,曲毕而花未落,玄宗大喜,夸赞他说:真花奴(李琎小名),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
唐玄宗是个爱花惜才之人,将花赏赐给有才华的臣子,从而带动了风行几个朝代的潮流方向。男人们自此争相戴花,并以此为荣,我们喜欢的很多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人,应该没有少戴皇帝赏赐的花吧!杜牧有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这花不仅是戴一朵,高兴了插满头也是可以的。
到了宋朝时期,男人头上戴花风气,更是不减反增。上至王公大臣和皇帝,下至货郎老翁,无不以戴花为荣。不消说,又少不了皇帝的推波助澜,宋朝皇帝似乎一个比一个喜欢戴花。
宋真宗时期,男子戴花,已经成为当时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每年,皇帝在国宴的高潮之际,都会命人捧来名花。皇帝自己戴好花后,再依次给亲王、宰相戴花。普通的臣子们也得到赏赐的花,自己带上。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而到了宋徽宗时,更加重视男子戴花的礼仪。他每次出游都要“御裹小帽,簪花,乘马”,随行的臣子、卫士,也都要戴花,可谓是远远望去,红云一片呀。宋徽宗还用花代替了进出皇宫的通行证,他规定,有宫花锦袄者,才能出入皇宫大内。在电视剧《水浒传》中,就有一段小旋风柴荣,骗一朵簪花混进睿思殿的故事。
沈括在《梦溪笔谈》也记录过一个四相簪花的故事,韩琦在扬州做太守时,他家的后花园中,种了一株芍花,上下花瓣都是红色,一圈金色花蕊围在中间,就像是束了一条金腰带,名曰“金缠腰”。当天三个朋友王珪、王安石和陈升之来访,韩琦便剪了四朵花,每人一朵,戴在头上。四个人戴花喝酒,作诗赏乐,好不痛快。后来这四个戴花的人,都先后当上了宰相。
很多文人诗客也喜欢戴花,并且有赋诗为证。苏轼在 《吉祥寺赏牡丹》中写道: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 十里珠帘半上钩。黄庭坚在《南乡子》中写: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陆游的诗作《观梅至花泾高端叔解元见寻》也有戴花的情景:春晴闲过野僧家,邂逅诗人共晚茶。归见诸公问老子,为言满帽插梅花。
上行下效,皇帝和文武百官喜欢戴花,普通百姓自然也追赶潮流风向。在至今保存下来的宋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平民百姓头上戴花的情景,有货郎,有醉酒的老翁,无不神闲气定,令人艳羡。
一直到明清时期,男人戴花的风气才逐渐暗淡下来。但仍然可以见到,比如曾写下著名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在“大礼议”事件中遭贬谪云南,据说常涂脂抹粉和簪花出游来表达对朝廷的不满与抗议。
清朝有一个注明的画家陈洪绶,也是个喜欢戴花的人。他不仅喜欢自己头上戴花,还喜欢给别人戴花。上图《升庵簪花图》,还有《阮修沽酒图》、《钟馗图》等,都是他所画,共同点是这些男人头上都戴有花,但是戴花的意义是不同的,表达了不一样的感情。
如今,女人都很少戴花了,男人簪花更是少之又少,如果看到簪花的男人,先不要随随便便就给别人贴上“伪娘”、“风流”等标签,还是了解一下背后有趣的故事再作评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