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助于新的师生关系的建构。就其中的“合作交流”方式而言,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的前提是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彼此交换。当学生没有苹果、没有思想时,他们能交换什么呢?
你也许会说:即使没有自学的环节,但他们仍然在交流啊。是的,他们是在交流,但此时,他们的交流是肤浅的,他们的理解仅仅来自生活经验,而并非来自文本阅读和专注的思考。所以,交流必须讲究“科学性”,课堂中的交流与合作一定要建立在自学的基础上。
除了讲究科学性,合作交流更要强调“必要性”,却不可为交流而交流。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过难的问题,交流也交不出来个所以然来,而容易的问题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也就不存在交流的必要性。
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的合作交流不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所以合作交流就远离了“真实性”,出现了“虚假性”。
合作交流不是一件对万事都适合的良药,教师一定要斟酌问题的难易程度,考虑交流的必要性,保证合作交流的科学性。同时,教师也要尽力确保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保证合作交流的“真实性”。
在合作交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许多教师不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有的教师只是仰望天花板,无聊的站着,等着合作交流结束;有的老师则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转移到课堂上来做,在学生讨论时忙自己的事情,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老师太过于勤快,对学生干预过多。所以,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教师的角色是领导者、计划者和设计者,教师在合作交流中要做的就是观察和总结,对于学生只能适当引导而不能过度干预。
在合作交流环节注意到了以上“三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相应提高。
一点收获:合作交流要注意“三性”:科学性,真实性,必要性。回顾以前自己的课堂讨论,纯粹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以后按照这“三性”来安排合作交流,一定会非常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