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身上有这些“限制性信念”吗?

你身上有这些“限制性信念”吗?

作者: echo小何 | 来源:发表于2021-04-16 17:59 被阅读0次

    恋爱时,明明感到对方不适合自己,但不好意思自己张口说分手;刻意疏远、攻击、找借口……终于,对方说“分手吧”,才松了一口气。

    接近7点了,你仍在办公室加班,同事陆陆续续离开了,领导偶尔也说一句:“忙完了就回吧。”8点、9点、10点……终于从办公桌前站起来,很累,也很充实。

    这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分析背后的动机,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背后的心理逻辑:

    假如追究责任,我一定不是过错方。

    或者更直白点说:我已经付出了很多,就算出错也不是我的责任。

    我们可能意识不到,但这种心态会不自觉地影响生活的很多方面:

    比如临近纪念日,渴望老公有所表示。但越来越近,他似乎毫无准备。你忍不住想“找事”:指责他眼里只有工作,而你既要工作又要辅导孩子作业、关心老人,特别辛苦。似乎只有这样,让对方感觉心有亏欠、过意不去,才会想办法补偿。

    再比如,要出一个方案,领导同时安排给你、小王、小张3个人来做。提交后,领导迟迟不说要采用哪种,但和小张沟通时,笑容似乎多一些。你忍不住想去找他解释:你是怎么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甚至想:如果自己的方案被否了,领导会不会因此对你失望。

    很内心戏对不对?

    这种像魔咒一样,让我们瞻前顾后,生活不快乐,做工作畏手畏脚的想法和念头,可以被称为限制性信念。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限制性信念,比如:美女不过百、丢弃完好的东西=浪费、做错事意味着失败、恋爱中女孩子不能太主动、不能顶撞上级、玩物丧志……

    限制性信念多来源于我们成长的经历,可能是小时候父母的反复教导。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最常说的就是“枪打出头鸟”“骄傲使人落后,考好了也别炫耀成绩”。

    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直到一次内部竞聘前,领导特意找我谈心:你平时喜欢等着安排,我猜到你不会主动报名。但你已经不是新员工,领导不会特意把机会让给你,如果不主动争取,再过一两年,你和同批的人就拉开了差距。

    有位闺蜜,平时对自己特别节省,不舍得买衣服,吃饭点贵的套餐都觉得奢侈,但为自己的家人花钱,从不吝啬。我们和她开玩笑:你是不是觉得他们都比你金贵。

    她笑了笑,后来开始有点难过,原来,她从小被寄养在姨妈家,十岁才回到自己家。可能是为了让父母觉得自己懂事,她故意不要礼物、穿姐姐的旧衣服。

    "我不值得更好的”,这就是她的限制性信念。

    还有一些限制性信念来自挫折体验。

    朋友家弟弟,曾有个谈了3年的女友,因为暂时买不了房,女方家长一口拒绝了他们结婚的意愿,后来因为其他嫌隙,最终分手。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多次拒绝大家介绍对象,理由就是“反正还没买房,谈了也成不了。”

    “结婚=有房+其他条件”,就成了他的限制性信念。

    有些限制性信念,可能只是让我们损失了一些自由度和幸福感,对生活的影响并不严重;但有一些,却像枷锁、牢笼,限制着我们的发展。

    怎么破?

    ①第一步是识别。

    在《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一书中,作者陈婕君给出了一个方法,帮我们识别限制性信念,那就是:

    听到“应该”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潜意识里的限制性的观念要出现了。

    比如,我应该在30岁结婚,我应该有体面的工作;应该更努力地工作、而不是出去旅游;应该对人谦和,表现有礼貌……

    如果这个“应该”还伴随着让自己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压抑、委屈、沮丧、难过,更需要警惕。

    ②识别后,不妨想一想、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找出反例,比如:30岁没有结婚,过得也很幸福快乐的人也有很多。

    ③再接着,就是不断找出替代性的、正向积极的信念,并尽量尝试突破,通过一件件小事,打破原来的束缚,重拾自信。

    前面提到那个曾经不爱穿新衣服的闺蜜,在大家的鼓励下,开始尝试买新的单品、学习搭配,办公室的同事也夸她有眼光、会穿衣服。现在,她的衣柜里终于不是暗淡的灰黑色,开始丰富多彩起来,人也开朗多了。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可以有选择。

    从限制性信念里走出来,更能发现人生的路确实不止一条,愿我们都可以打破限制,活得更自由自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身上有这些“限制性信念”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hj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