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缘分的天空凤凰竹子的后花园
《秋园》,普通人的救赎!

《秋园》,普通人的救赎!

作者: 凤凰竹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1-09 20:35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在一个微信读书群里,有人推荐一本叫《秋园》的书。他发的小程序是让人购买,我通过他简单的介绍,一下子就有了想要阅读的冲动。

    我在某信阅读上找到这本书加入到书架上,开始了我的阅读。

    以前我的阅读总是轻易的放下,但这次算是读得很认真。其实,什么事情只要开始了就很快,我用两天的闲暇之余读完了杨本芬老师的《秋园》。

    虽略略读了一遍,心中却感慨万千。我在书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影子,比喻作者饿死的父亲,我就想起我的祖父也是活活饿死的,作者描写父亲全身水肿的样子,我泪流满面仿佛就看见我从未谋面的祖父……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要写的是作者母亲及作者自己的年代故事。

    杨本芬老师在六十高龄的时候开始写作,即小说中的秋园去世过后。她在大概只有四平米的厨房里开始记录她一家人的故事。她说,“水池、灶台和冰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再也放不下一张桌子。我坐在一张矮凳上,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在一叠方格稿纸上开始动笔写我们一家人的故事。”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看到秋园的岀生年代,我又想起了我的祖母,我记得祖母是1913年岀生的。秋园受过的苦难,我的祖母大抵也经历过。

    《秋园》中有描写一家人要饭的情节,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挑嘴,饭菜总是剩,祖母对我说,我家的要饭棍子还在门后呢,可不能糟蹋粮食啊!读这本书仿佛就是同熟悉的老辈们在交谈,它有大多数人祖辈或父辈的影子。眼泪总是不自觉的流下。

    太久没有为一本书哭过了,但这本书我却流了不少泪,就在我写这段文字时也是满含泪水。

    这本书的大致情节,我引用了书中的简介: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即本书的作者杨本芬老师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

    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最大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书中的秋园,真名是梁秋芳,是作者的母亲。她去世后作者被巨大的悲伤冲击,身心几乎难以复原。她说:“”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我真的来过这个世界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吗?那一年,我六十来岁,人生似乎已不再需要目标与方向,只需顺天应命。但我开始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情:写作。”

    在狭小的厨房里,她开始了普通人的故事。

    她将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她在灶头炖着肉,在等汤滚沸的间隙,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她随时坐下来,手中的笔在稿纸上快速的移动。她说,在写完这本书之前,总觉得人到晚年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车,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推着我轰隆轰隆向前赶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还有,书的作者杨本芬老师,她必非专业的作家,她写作的技巧就是真情的流露。她说,写这本书又将自己的人生重活了一遍,边流泪边写作。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甚至有不少的方言,但那种直击读者心灵的感觉,是很多专业作家所不能比拟的。

    我想《秋园》给人感动的不单纯是文字,更多是作者家的一部血泪史。边流泪边写作,故事从作者的心底处剥离开来,血肉模糊令人振撼。

    《秋园》是被放逐到社会底层的人们,如此渺小无力,仿佛大千世界的一粒沙。然而,他们的坚强勇敢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柔韧,生活的勇气永远不会被彻底毁掉。

    这是普通人的救赎,也是《秋园》带给读者的意义。

    我问起朋友买的纸质书,朋友说,是一本很小巧的书,但拿在手上却沉重重的。

    我想我应该认真的再读一遍!

    一本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园》,普通人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ht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