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世界文明史、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剖析金融的逻辑,十分生动有趣,让读者通过了解世界和国家的金融发展,来反思自己的理财思维和模式。小缺陷就是书中集结了写给不同媒体刊物的文章,同一单元下的不同文章思想难免会有重复。
本书围绕的主旨,就是金融把人从传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中解脱出来,使得人们原本可以依靠信任、互助合作、养子防老得以生存和生活的模式,转换为通过价值互换、提前消费透支未来而更勤勉更自由地安笙立命。为什么负债累累的西方国家后来都成了发达国家,而历史上金银满钵的大清王朝终遭覆灭,都是政府运用金融工具、推动制度和政策变革的结果。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随着人口流动增加,跨地区贸易增长,市场化程度的深化,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也会上升,相应的供给也会上去。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是一种虚假繁荣。
虽然中国看上去钱变多了,但是资本化和美国比还是相距甚远。资本化之所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是因为它不仅考虑过去的表现,更是把未来的预期收入能力贴现,使得流通货币本身的边界被扩大。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原来由亲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被钱化后,如果替代性金融保险、信贷、养老、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中国人在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更感到不安,这不仅使中国的内需无法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依赖出口,也让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
关于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的发展。因为“三纲”的包袱让孝道成为中国文化的标签,家庭作为经济互助及保险的最主要载体,这也同时抑制了我们的创造力和个性。养子防老的观念在经济越不发达地区越根深蒂固。而金融市场和法制体系的建立,经济支援和保险功能可以转移给市场(例如通过向银行按揭贷款买房、买养老保险),家才成为了更纯粹意义上的精神生活细胞。
“如果年轻人自己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结婚,自己以后赚了钱还银行,自己花自己的钱,而父母把积蓄买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退休后花自己的投资回报钱,那不是让大家都更有自尊、更自由吗?”这样,家庭内关系就不以金钱交易为基础,而是侧重感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