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会把相关理解成因果关系
1、认知错误,包括
自我服务偏差(认为自己更特别、优秀)
喜好偏差(带“有色眼睛”看事情)
记忆重塑偏差(透过现在的经历和观点回看过去,导致过去记忆产生偏差)
启发式判断(可得性启发:支持既定观点和经验;代表性启发:关注某鲜明特征忽略其它事实;锚定性启发:受之前给定信息的影响决策)
反事实思维(对可以避免但发生的事情感觉非常糟糕,很难接受)
基本归因错误(只从自己关注的地方找原因,不看情景或个人因素)
自我实现预言(对某事的预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导致预期结果仍然发生或真的实现)
错觉思维(将随机事件知觉为对自己信念的支持)
信念固着(只看到和相信自己理解和期望的事情)
2、没有“元认知”能力,不反思自己的思考,把复杂事情理解得太简单
正因为水面下的东西不可见,所以光在水面上看不知道冰山到底有多大。
所有事情的因果都有一个表层下磅礴浩大的过程,细密琐碎复杂漫长模糊暧昧,搀杂很多错觉、误解、不经意的细节,组织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清晰分明的结果。
我看问题要不畏复杂性,持续探索,反思自己思考的过程。
二、怎样看待事情的因果关系,不理解得过度简单化。
1、A事件先于B事件,不等于A导致B
比如有人比你先进公司一个月,接着他很快升职,但这不代表他早来就能早升职。
2、A事件不是B事件的唯一因素,可以避免,但难以预测
比如对观点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又会导致不同的信念和信仰。
有时候理解错误,做了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结果。
可能你迷茫的时候看了一篇文章,心里有了答案重新振作起来,这篇文章是帮了你,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和你的努力分不开。可能别人看了这篇文章完全无感还很嫌弃。
3、个人意志在其中起很重要的原因,坚持思考,不立马下定义和全盘接受
广告上说“说走就走”、“你的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不等待”、“不要等XX岁再享受”,这些都有道理,每个人都有条件或者应该去执行吗?不一定
别人给你一个既定的观点,你可以想这是合理、唯一、对你适用、其逻辑是相关还是因果关系的?
4、A事件间接导致B事件
虽然A不一定导致B,但是A可能是间接因素,甚至跨越了时空。比如一位在流感初期的妇女在拥挤的飞机内打喷嚏,感染了数十名同行的旅客。在这些人中,有些会损失工作时间,有些可能要住院治疗,还有些人因为缺乏免疫力而死去。
他们发生的这些事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到与他们有关的人,造成多诺米骨牌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