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聆听樊登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讲解,不能即可就流畅的概括出其中要点,亦不能将其中原理立马与现实打通,但是,其中嘉宾举出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嘉宾问樊登老师:“现在给你一杯水,你会做什么?”
樊登老师回答说:“喝呀。”“给客人端过去?”
嘉宾老师说:“我的答案是,当你手里有杯水,你还是干你该干的事,不一定要为这个杯子做些什么。”
——不要因为一个水杯约束你的生命
工作里的那杯水
工作中,我们总是期待着一切按计划进行。作为老师,每天早上总是会规划好一天的教学进度好。可是突如其来的学校任务,或者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总是会让我们的节奏被打乱。
于是,我们的心情也被搅得天翻地覆,各种负面情绪扑面而来,以至于没有办法将精神集中于当下该做的事情。这也让我想到了魏书生老师的经历:文革时期,白天被批斗,夜晚捧起书本若无其事的进行阅读,自得其乐。工作中繁事缠身,关上教室门,就完全是一副自主的模样,将课堂巡视的时间,当作锻炼身体的时间,在一间教室寻找真正的身心自由。在改变实践模式的过程中,改变情绪认知。
我们在工作里,也需要通过行为方式的改变来激发情绪认知的改变,在愉悦的心情中,感受每一天的新鲜和快乐。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插曲,将它变成让自己成长,塑造自己新的情绪反应模式的良机,满怀欣喜的接纳。继而,心无旁骛的迈开自己该有的步伐。
生活里的那杯水
面对老公和孩子,面对生活的琐事,总是会计划着有所改变,袒露赞扬,营造美好的氛围。可是,往往一个没有料到的瞬间,就会让原本的美好规划化为泡影。继而又是无休止情绪泛滥与沉溺。回头再看,真的是鸡毛蒜皮,各种不值当。
王纪琼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过,“接话技术”和“改译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家庭里的定海神针。
这不,早上敲打着流畅的文字,聆听着窗外的鸟鸣。儿子呼喊妈妈的声音传了过来,询问今天计划的事情,得到的却是否定的回答。因为没有按计划进行,斥责孩子说话不算话?还是先听听孩子怎么想的吧。“那为什么不去呢?”“我要先洗完脸,吃完早饭,拼一会儿拼装。再消化消化,然后再去。”好吧,原来是这样的。
看,潜意识里过分关注突发事件,差点又酿成鸡飞狗跳的局面。原来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需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做起。我们的心,孩子都是能听得到的。
就如早上,老公急急忙忙的出去忙工作而没有拖地时。明确的告诉他:“回来记得拖地,要不然我会心情不好,就可以了。”大吵一架,无非给他一个理所当然的理由,可以心安理得放弃任务,并且冠以:你的唠叨让我心烦。的理由,大摇大摆的推卸责任。
不要为一杯水而放弃了你想要追求的生活。做该做的事,不一定要为这杯突如其来的水做些什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