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关系
世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信任和互助(利用)。
所以,似乎会因为共同点,而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和尊重。同时,也会因为差异性,而产生互助的可能性。
所以,在世俗社会中,形象的自我包装,得有所在群体的可理解性。同时,可以营造一种不俗感、神秘性来让别人保持期待。
人与人之间的层级关系
世俗关系中,必然存在一种显性或者隐性的层级关系。但是,现实行为中,过于凸显这种层级关系并合适的交往模式,并不合适,也不符合自己性格。
符合自己性格的合适态度,也应该是总体尊重世俗规则,但在所有非必要场合,用自己非世俗的本真心态自然沟通。我的性格,也会处于好玩的心态,某些情况去故意触犯一点规则。
所以,对自己而言,在世俗中,得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产生独特的世俗价值,同时有一些非世俗性的价值。
人的判断依据
第一印象:包括语气、穿着等。
社会性支撑:职位、共有的朋友、别人的介绍。
谈论的话题:学会谈论自己,谈论专业,谈论商业。
包装性支撑:作品,技术。经历、头衔。
常见世俗场合
职场破冰
接待谈判
业务拓展
人际链接
……
去观察不同场合的规范和习惯。
训练方式
人格模拟:倾听语气、记录话题、观察神态,想象情感,理解这些与周边产生的化学反应。然后去尝试模仿。
我目前需要有意识训练
情感需求上,我不需要任何世俗社交,也对谈论自己没有任何欲望。所以,我的倾听能力还可以,但是主动挑起话题能力在世俗社会中,几乎为零。
所以需要有意识训练的几个话题
1、从学会谈论自己经历开始。好像这几年的一些积累,也有一些可以谈论的经历了。
2、自我成长的思考、感受也是很好的话题。我得知行合一。
3、谈论自己打算积累的专业,学会用外人可理解的方式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