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写简历,问到爱好的时候,我都会把读书写在上面。之前的我也确实喜欢读书,小时候读过童话、读过金庸、读过琼瑶、读过四大名著。参加工作后也经常会买一些畅销书回来读,但大多停留在表层的阅读,而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几页就放到一边不闻不问了,已经很久没有像小时候那么认真、纯粹地阅读一本书了。自从加入帅小冰30天读书变现营,我对读书的热情又空前高涨起来,也明白了真正喜欢读书,还是要多读经过时间大浪淘沙的名家名篇,要把读书当成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要找回阅读的简单的快乐。
小冰老师说:“要超越其他人,就要多看多读,看最好的中文,反复的抄写和背诵。” 21篇最美中文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这段文字特别美,也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很多人总喜欢缅怀过去,为过去的成就沾沾自喜,为过去的不堪深感遗憾。而汪国真却说我喜欢出发,因为再美的过去,也都已经是过去了。总是念着过去,会忽略了之后更美的风景。我就是这样,常常为过去的不如意而感到遗憾,深陷在那种情绪里,呆呆地出神,浪费了大把的时间。 如果我把这些时间都用来把握当下,那么未来一定会收获一份美好。
读书不光是爱好,它和开车、游泳一样,是一项技能,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水平。之前我读书总是不得要领,读得慢、抓不住重点、记不住,倍速阅读法和苹果阅读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到300字, 好一点的能达到400到600字。我在参加训练营之前,阅读速度是每分钟约500字,用倍速阅读法练习了几天,达到了每分钟约1000字,阅读速度提高到原先的两倍。阅读速度解决了,如何保证书中的重点都记住了呢?这就要用到苹果阅读法。拿到一本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你想在书中得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用倍速阅读法去书中找答案,看到和问题相关的字句、段落,就记下来,和问题无关的内容可以跳读和略读。最后根据笔记,把整本书的精华复述出来。苹果阅读法适合大部分的书,只要你提出一个好问题就行。
课程始于阅读,但又不止于阅读。读写不分家,要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再通过写作来加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之前我读书就只是读而已,很少去思考,更不要说写作了。很多时候读过了就忘了,对书中的内容也没有深刻的理解。费曼有句名言,“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写作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要开始创造, 在一个文档、一张纸,甚至一张卡片上开始创造。只有通过写作输出,才算真正意义上理解你读过的那些书、学习过的内容。
卡片是最小的创作单元。纳博科夫把自己所有平日里的积累都写在卡片上,在创作的时候再将卡片进行拼接。钱钟书一生积累卡片近十万张,他学贯中西,却始终保持一个书架的藏书,其他的内容都以读书卡片的形式保存下来。我之前总是想一口气能吃成一个胖子,写文章也是打开本,直接就开始想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怎么写。殊不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平时没有任何积累,直接提笔写文章,真的是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勉强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干瘪瘪的,没有丝毫灵气和美感。能积微者,速成。从积累一张张小小的卡片开始,慢慢来,才是最快的方法。
众多的阅读方法中,最让我惊艳的是费曼读书法,这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读书法,没有之一。费曼的原话是:“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费曼读书法就像老师所说是一个笨办法,我甚至认为它不算是一个方法,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 死磕到底的精神。 让我震惊的是,古今许多名人都是用这种方法在读书。我迫不及待的实践起来,我读的第一篇文章是《心之力》,著于1917年,是毛泽东在青年学生时期所作,堪称神州少年之楷模。这篇文章在当时广为流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今日读起来,依然振奋人心。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整篇文章感觉艰涩难懂,有不少生词和成语不知其意,我先百度了一下,了解了这些生词的意思。接着,我用费曼读书法开始一遍一遍地去读,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就从头开始再读一遍。就这样,一下午的时间,读了十来遍。果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领悟了文章要表达的意思。费曼读书法确实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读书法,因为它教会了我坚持,教会了我钻研。与传统的阅读方法相比,它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勤奋与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过程即结果,想要有满意的结果,首先要经过一个努力的过程。坚持每天听课、写作业打卡,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很艰难,常常为了写好文章,要经过反复无数次的修改。但当我越写越顺, 当我看到自己一天天的进步,这种快乐也是无以言表的。感恩遇见了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营,在这30天里,我重新找回了阅读的快乐,找回了写作的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