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二十四天学习心得

作者: 真zhen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22:31 被阅读0次
《传习录》第二十四天学习心得 今天学习《黄直录》。
王阳明晚年对自己一生讲学总结出了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是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后人称其为“四句教”。
先生说:圣人无所不知,亦唯知一个天理罢了;无所不能,亦唯能一个天理罢了。圣人的本体晶莹透彻,所以,对每件事他都知道天理所在,因而去穷尽其中的天理。并非等本体晶莹透彻后,天下的事物才能知道,才能做到。天下的事物,比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计其数。圣人的本体虽晶莹透彻,对所有这些事物又怎能全部知道?只是无需知道的,圣人就自然不想知道,那么应该知道的,圣人自然打听明白。例如,孔子入太庙,每事必问。而朱熹认为,孔子虽然全部知道,他还是要问,是一种恭敬谨慎的表现。这种观点不正确。礼乐、名物方面,圣人不必全知,他心里只要一个天理,这样,自然会有许多规章制度出来,不知就问,这也正是天理所要求的。
先生说: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并不是有了一个善,就有一个恶来与它相对立。所以说善恶只是一个东西。黄直由于听了先生的这番解释,也就明白了程颢所谓的“善固然是本性,恶也不能不称之为本性”,和“善恶都是天理。被称为恶的,本来不是恶,但只是本性上有些过当或者不及而已”。黄直对这些说法不再有疑问。

黄直问‘知行合一’。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过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由此可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主要意图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还是道德修养的范畴。

王阳明认为的知行合一,“知”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知道”“认识”,而更是指“良知”,即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而

“行”也不单是指一般的实践活动,而更是指“致良知”的功夫,即道德实践。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地讲认识和行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地讲理论与实践的。”其核心是“致良知”。他的知行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具有时代局限性。同时,王阳明认识到了“知”和“行”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关系,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但没有说清楚二者之间是辩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关系。比如,他认为“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实际上是混淆了“知”和“行”的界限,夸大了二者的统一关系。


相关文章

  • 2021-01-09

    【打卡天数】:第968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10

    【打卡天数】:第969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07

    2021-01-06 【打卡天数】:第966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最近听课的时候会特别关注老师旁...

  • 《传习录》第二十四天学习心得

  • 2021-01-08

    【打卡天数】:第967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圣学发展的沉浮,正是人心沉浮的折射。人心的沉浮扰乱纲...

  • 《传习录》第十四天学习心得

    今天继续学习《答顾东桥书》最后的内容。

  • 《传习录》第二十四天学习心得----《黄直录》

    黄直,字以方,江西金溪人,明中期学者、诤臣,王阳明的学生。黄直所录的内容,虽未经王阳明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阳明...

  • 108 付七七 第七课第2次作业 #裂变实验室#

    我是六六的表弟,付七七 今天是第十四天打卡 第十四天实操作业:参加被动引流训练营的前后对比图,以及学习心得 学习心...

  • 传习录  第二十四天

    “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

  • 传习录第二十四天

    智慧的人,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想必与阳明先生所说的人心是天,渊有异曲同工之妙。阳明先生的不可道眼前天是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第二十四天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qy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