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天气,公交车上格外拥挤。当我站在后门口等待下车的时候,一部老式直板手机映入眼帘。
它的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跟着手机里的音乐小声哼唱,我仔细听了一下,歌曲的名字是小虎队的《爱》。
手机堪称是古董级别的了,现如今几乎没有年轻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丝毫不顾忌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沉浸在自说自唱中。
这两点让我忍不住想笑。而距离男子较近位置的女人也正看着他笑。
看着他的手机,怀旧的情怀油然而生。
最近一直在尝试摆脱手机依赖症。
卸载不必要的APP,包括视频的、新闻的、音乐的,总之除去必要的,都没有留,彻底消除空闲时就忍不住想要打开看一眼的状况。
报大人曾形容刷手机而一无所获的感觉,“像个拎着破网的渔夫,抬起头,日落西山却一无所获。”
要是脱离目前的工作,微信也可以不用,甚至都想过也换成仅有电话和短信息功能的老式手机。
看一本书介绍一个爱好收藏古书的人。经营一家图书文化公司,所得收入除去生活开支,绝大部分都用来买书,收藏、整理、修补、保存。
涉猎各个朝代的孤本、珍本,其中有许多是通过海外的拍卖市场得来,耗费巨资,价值不菲,但他从来没有从自己手中出售过。
衣食住行都极为简单,丝毫不与其身价相匹配。妻子做两个菜,在他看来就是有些奢侈了。不吸烟、不运动、不游戏、不唱歌…唯一的爱好就是找寻那些穿越千年的时光而来的书。
妻子甚至都打趣他,“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他的回答是,“我就是愿意这样活着。”
不了解他的人,乍听上去,会以为这是一个越有钱越抠门的版本。
其实不是。书的作者总结得很恰当,“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做极为重要的事情时,就会自然而然忽略掉其他的需求,因为时间有限,人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
我从中感受到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在他与这些古人留下来的真迹无数次接触、浏览、思考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时光转瞬即逝,人置身其中何其卑微和渺小,于是滋生出对于世界、对于自己、对于他人等等的敬畏之心,进而影响到他的为人处世。
不浪费,不过度,克制,低调,简洁。
因为一切终将灰飞烟灭,即便是自己的成就斐然,也是“枉然”。
不自知的人往往更容易感到幸福,自知的人会触摸到生命的幽深之处,了解到人生的真相后会更加黯淡,看万事万物都似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影,因而不容易快乐。
前世今生或许有着无法言说的联系,有的人生来是为了完成一种使命,充当着传递、守护和奉献者的角色,心甘情愿并义无反顾。
在他们的面前,丝毫感受不到利欲熏心的气味,让人放松、心安和愉悦。
喜欢这一类的人。
过去的事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那么遥远。
生命中的每个阶段或者说人的一生是背负着缘由来的。我比较欣赏关于“偿债”的说法。
那些苦苦挣扎而无法从中解脱的时间,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缘分还未尽,彼此亏欠、折磨、补偿,然后才会分离。
一切终有尽头,然后才能如卸重负般平静地迎接下一段。
无法从中判定谁对谁错,无关对错,命运使然,无可辩驳。
去过一些富丽堂皇的办公场所。布局和风格如出一辙。
所有的摆设都蕴含财富兴旺的意味。佛像雕刻,莲花摆件,翠绿无暇的富贵竹,镂空飞龙的屏风…
厚重红木家具,古香古色,散发圆润的的光泽,一整套的茶具,一系列叫不出名字的小工具。
生意人注重与其身份相匹配的物件和环境。
我则无法长时间停留,会深感手足无措。那是我不愿也不能长待的地方。
令我感到舒适的地方,有且只有简单必要的设施,简单明了实用。
人生来是带着某些不明的烙印,记忆虽已消失殆尽,但总会在某些时刻和情景下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发自内心里地偏好一些在别人眼中“老掉牙”的东西。
与洋溢着时尚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是一些纯手工业者。
亲手探索这世界的奥妙,亲手完成使命,身体力行,维持基本的生活然后孤注一掷,直至尽头,不曾想过“悔改”。
他们是丢失掉某些记忆的人,是遵循着残存的暗示独自夜行的人,无人照亮,唯有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