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一部丧剧火了。
中年余欢水以他的倒霉落魄,引发了全网共鸣,最近连办公室议论的话题都变成了他所经历的家长里短。
因为这就是活生生、惨淡淡的现实,尤其对那些前有领导上司后有老婆孩子的中年男人,余欢水就是他自己。
事业遭遇瓶颈,失去了上进的动力,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在家人面前没有尊严,还死要面子说谎成瘾,最后连爱人也不愿信任他。
2/ 余欢水的惨,一半是现实的无奈,另一半则是他自己胆小懦弱的性格使然,而这样的性子其实跟大部分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如出一辙。
让每个人都能在余欢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影视剧的套路,不然怎么让大家感同身受,仿佛在看自己的人生。
我们也许会对伟大事物感到震撼,对那些一夜成名、出道即巅峰的幸运鹅有些许羡慕,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最关注也最容易被感动的,永远是这些跟自己相似的人事物。
平凡的他们时而积极努力,时而混沌潦倒,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与现实世界抗争,哪怕只换来一点点希望,也是属于自己的胜利。
3/ 人人皆笑余欢水,人人都是余欢水。戏剧终究是戏剧,尽管取材再真实,总是会有迎合观众的意味。但如果只拍观众想看的,那就没意思了,挠痒痒般短暂的爽感起不到任何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所以我其实还蛮喜欢这部剧的结局,瞬间觉得这不是一部屌丝逆袭的傻剧,余欢水并不一定会时来运转成为人生赢家,而是在经历一切后有了改变的勇气和决心。
逆袭,又不是中彩票,它不会凭空而来,是需要很多努力加恰当的机遇,一步步达成的。
荒诞与现实交织的黑色幽默,让大家笑中带泪,贫穷和富有,卑鄙和高尚,生存和死亡,很多看似对立的两种事物,有时候只隔着一个念头的距离。
不管是讽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是调侃田园女权,这部剧对社会现象的抨击和发问,虽然不够深入,但还算真诚。
4/ 我想这部剧的目的,并非是让四面楚歌的中年人,发出一句“我们都一样”的感叹,而是希望能引发大家一点思考,在你浑浑噩噩侥幸求生的同时,生活说不定也在悄悄预谋偷走你的一切。
别再说什么人到中年不如狗,年轻的时候也未必活得像个人。
每天重复着朝九晚六、两点一线的麻木生活,讨厌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我们可能都在心里策划过无数次浪漫的逃离,但只要拍拍脑袋很快又会被现实拉回地面。
余欢水说:
“我曾无数次,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离开这里的喧嚣,离开这里的拥堵、雾霾,还有虚伪,当我真的要告别它的时候,我只能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如果没有明天,一切似乎简单了不少,人所有的痛苦、纠结,就是因为还有无数个明天。
有件事我不太确定,那辆救护车之后,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吗?还是,那只是我的幻想,或者,我已经死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叫余欢水,我要,重活一遍。”
5/ 如果没有明天,一切会简单不少,不愿意改变,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和顾虑,怕失去这份工作就养不活自己,怕离开这个人自己就要孤独终老。
《被讨厌的勇气》书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既要有勇气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也要有勇气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
勇气真的是当代社畜最渴望的一种品质,曾经我们嘲笑别人的一腔孤勇,天真、幼稚、不现实、不理智,现在却想像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疯狂和叛逆。
现实有什么好,有什么值得我对它唯命是从,平庸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像一条死鱼,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我觉得,赖活倒不如痛快的死。
然而。
最最可悲之处就在于,人们在夜里千头万绪想了这么多,第二天一睁眼,还是要继续面对着平平淡淡的人生。
也许吧,暂时的等待和忍耐是为了换取日后的自由,只有抱着这样的信念,日子才不至于太无聊。
但是真的希望,在积蓄了足够的实力后,我们都能够拥有破茧重生的勇气。
简单 / 有趣 / 贩卖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