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作者: 等等的小花妹妹幸福呀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20:40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开始看还好,中部真是不懂,主要是专业术语,不像以往叙述文,而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地方很多。所以我边看边记录一些。

大脑结构决定了大脑的功能,功能又决定思想。尽管基因也决定了大脑构造的基本特征,但真正促使神经元之间建立独特联结并塑造每个人独特大脑结构的,还是我们的个人经历。这样看来,人生经历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并决定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思想。

大脑可以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创建出新的脑内联结,这一过程就是“记忆”。两种主要的脑内联结生成了两种记忆形式: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可引起大脑某些特定回路的反应,包括基本情绪、行为反应、认知观点,还可能涉及身体感觉的编码系统。内隐记忆是早期非语言记忆的一种,自出生时起就存在,并且会活跃于人的整个一生。内隐记忆还有一个重要特征,人们称其为“心理模式”。通过建立心理模式,大脑可以对重复的经历做出反应。

大脑内的神经纤维总长超过300万公里,而且,在大脑内200亿个神经元中,几乎每一个都与一万个左右的神经元相互联结。这种万亿计的神经突触的相互联结形成了像蜘蛛网一样复杂的神经网络。因此有人估计,大脑内神经元的信号发送模式大约有10的100万次方之多。因此,人类大脑被认为是宇宙万物中最复杂的事物。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形式。非语言沟通能让我们感受到与他人在心理上的联结,感觉自己与他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要理解他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非语言信息常被人无意地感受到,这些信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外界的感受。对这类信息的理解主要由右脑完成,右脑不仅可以发送和接收非语言信息,而且在调节内在情绪状态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适时地与他人传递非语言信息,对大脑平衡心理状态的方式有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左脑擅长发送和接收语言信息。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另一套基于语言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与我们内在的非语言感受有明显区别。一个人右脑发出信号会直接影响另一个人右脑的活动。左脑也是一样:来自对方左脑的语言会激活我们的左脑。只有他人发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是相符的,我们的沟通才有意义。

书中说的适时沟通我理解就是要在对方说话时要及时给予回应,并用合理的情绪回答,而不是对方给不出不好的情绪我们就接受,要换喜乐的方式回应。

沟通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过程。

05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现在明白了曾经好些人说你和家人什么模式与外人和未来的另一半也是什么相处模式,所以要改变自己想成为的样式真的要从家里开始。我们的性格也是父母的综合,所以要改变以往不合理的地方是需要去学习的,是可以改变的。

书里面把出生的孩子与父母互动的关系分了四种类型,但我认为这个关系就像我们和天父的关系。如果我们和神建立关系好就是依恋型,和神是依恋的关系我们在需求时就知道神的指引和如何去做。和神关系一般就是回避型,起初不明白神的心意,因为不太明白神的心意,但想去了解的时候才明白神心意,只是缓慢。矛盾型是我们和神有关系,但却不能完全放手相信神,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就矛盾了。紊乱型就是远离神不听神的,自己暴怒。只是生活中反过来了。我们的父母不能做好父母的角色,他们对我们的态度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态度的延续,同时还有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不快。父母的态度导致我们有了以上四种类型,但现在我信主了,可以去改变父母对我的不对的形态。

06如何解读生活成人的依恋模式

其实这本书我读起来有点困难,比如这段:通常来说,回忆能力的损害是由于联结已有回忆的通道受阻,或者是缺乏编码能力。对情感和记忆所做的研究表明,记忆唤起与低水平的外显记忆编码、存储以及随后的提取…虽然大致知道一点,但没有文学作品好理解。

07如何控制情绪可控状态和失控状态

简单来说我们失控还是和原生家庭有关,书中描述是以科学研究分析的,虽然你组建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父母对你凶,你孩子在不听话时你也一样反映出父母对你的状态,因为他们把你大闹能处理问题和不急躁的系统关闭了,导致你在问题出现也和他们一样的处理方式,但你却不知道为什么,也很难改正自己。

读到第七章愤怒的人,让我想起我的家庭,如果爸爸只把爱给我们一家五口,他不会那么累,不会对自己的孩子爱人发火,可是他为了照顾弟弟妹妹,还有其他家人,他付出很多,导致他脾气急。因为她太累了,想想难过,哈哈!虽然想着想着落泪!但也因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恩和骄傲。爸爸的付出也有妈妈无条件的支持。求神改变原生家庭带给我们不属于他旨意的情绪。求主来挪去。

08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在事情发生前设置标准,孩子知道标准就不哭闹了。简单来说就是与孩子发脾气后,一定要安静的时候沟通,要梳理问题,对错要有分析,同时错的多要道歉。

        第七感指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关心的能力。要学会为他人着想,我们就必须学会在揣度他人感受的同时注意自己的内心变化。这个过程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创造出他人思维的图像。

      中午读完了,收获是有,到蒙蒙的地方也很多,因为里面好多事情还有问题需要去实践。没有孩子的我就提前学习一下吧

相关文章

  • 2021-06-09

    《由内而外的教养》| 秋秋解读 《由内而外的教养》| 秋秋解读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关于作者 丹尼尔·西格尔,...

  • 由内而外的教养

    昨天翻开这本书的扉页,上面写着2017.9.1。我知道这是一本买了快一年的书了,却还没看完。于是昨天继续行动看了大...

  • 由内而外的教养

    个人认为,非常晦涩的一本书。 相同的主题,还不如看看中医心法类关于身心的部分。 西方重理论重研究重逻辑思维,可惜这...

  • 由内而外的教养

    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温馨的亲子关系,这就是所谓“由内而外的教...

  • 由内而外的教养

    宝贝,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让我们一起成长~

  • 由内而外的教养

    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他创造性地将人类学、生物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多门学科跟心理学融合...

  • 由内而外的教养

    丹尼尔·西格尔,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他创造性地将人类学、生物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多门学科跟心理学融合,开...

  • 《由内而外的教养》

    打卡第15天 阅读页码152- 阅读笔记:如果你需要独处,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告诉孩子。这段话特别有感触,因为有一次儿...

  • 由内而外的教养

    1.作者是丹尼尔西格尔;2.本书是亲子教养书;3.书中内容主要讲父母的行为会形成小朋友儿时的记忆,这个记忆对小朋友...

  • 由内而外的教养

    坚持读书第32天。 当你情绪不稳或怒气冲天时,情绪如实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引起你情绪波动的是孩子几个固定的行为。注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ty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