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绿色的书包已经泛白,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在那个年代能背上这种书包要比现在背上LV包神气的多。各种器具上印刻的伟人照片彰显着时代的印记。以前随处可见的伟人像章现在成了淘宝者手里的掌上明珠。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4997/a8bffb92fe6566f2.jpg)
笨重的拖拉机锈蚀斑斑的躺在铁棚子下,近距离去观看各个零部件,显得粗糙而笨重。发动机是生铁铸造的,占据着拖拉机的大部分空间,冷却水箱差不多有车厢的一半高。没有人知道它当时是何等的辉煌,反正我自小到大没有见过,这是我们第一次遇见。它属于发达地区,当时我们那有一种拉砖的拖拉机,每逢“嘣嘣蹦”的冒着黑烟从村口经过,就会有调皮的小孩子闻声而来,追逐着,欢呼着。有胆大的后车厢栏板纵深一跃,双脚压在后栏板下的沟槽上,像一位胜利的将军消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等大家吃完午饭出门玩耍时那位将军才姗姗而来,问其为何迟到,答曰乘拖拉机走的太远刚刚才步行返回至此,可喜可贺,可悲可叹!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4997/cf031c2d76331496.jpg)
玎玎问这个奇怪的东西叫什么,我告诉他是上方的和架子一体的叫辘轳,它是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周代被发明的。下面在地上圆形的深洞就是井了,走进往下探视,可见明晃晃的水面,拿个小石子投进去可听到“叮咚”的水声。我告诉他小时候天气比较热的时候,爷爷奶奶会把刚摘下的黄瓜西红柿或者是西瓜扔到井里,过一段时间再用水桶把它们捞上来给我们吃,那种冰爽凉甜的感觉是现在的冰箱无论怎样都不能达到的效果。可惜现在的井都被填平了,要么像眼前的这口井就被铁栅栏保护起来了,这也可能和现在地下水位一直居低不上有关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4997/19351cefacb4a228.jpg)
石磨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拉它的那头驴不知走到了哪里?石臼静静的站在那里,臼米的村姑现在何方?村口是否还会传来那宛转悠扬如歌如泣的歌声:“臼头舂米心头青,怨父怨母怨大家。怨我爹娘收人聘,叫我细细怎呢会理家?
臼头舂米目圈红,怨父怨母怨媒人。怨我爹娘收人聘,叫我细细怎呢会做人?
臼头舂米伤着腰,夫婿听知匆匆潮;寻无乌鸡来补腹,寻无杉板来押腰。
臼头舂米伤着脚,夫婿听知走来哈;寻无乌鸡来补腹,寻无杉板来押脚。”
![](https://img.haomeiwen.com/i6104997/8f51669868743fd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