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946106/60cffd87f287ccb8.jpg)
嘿!少年!
——写在桐仔十周岁
亲爱的桐仔,我最最喜欢的小小少年:
再过几天就是你十岁的生日了。哇哦!十岁了!你的人生从此就进入了两位数的年龄,就好像一本书翻开了一个崭新的篇章,一首歌进入了一个精彩的乐段。十岁,注定会迎来很多变化,你将从一个儿童蜕变为一个少年。
从你一岁生日起,妈妈就会在你的生日前写上这么一段话(更像是长篇大论吧)。这几日,突然觉得很焦躁,事情头绪很多,差点就不想写了。不过转念一想,还是要把这个习惯继续下去,至少写到你十八岁成年,或者什么时候你也愿意用书信的方式与我交流,我们也可以像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一样,合著一本书。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你希望我们的这本书叫什么?《亲爱的桐仔》,可好?
从上一个生日到今天,这360多个日日夜夜,我和你几乎朝夕相处。自然,对你新芽出土般的成长感知就不太敏感。只是在不断淘汰你瘦小的衣服鞋袜、亲朋好友看到你的照片或本人惊呼之时,才强烈意识到,你已经长成身高1米53、穿38码鞋子的少年了。
在我跟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流行一首德国电影插曲,就叫作《小小少年》。“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桐仔,我亲爱的小小少年,你的烦恼是不是也增加了?那今天,妈妈就想和你谈谈,遇到烦恼怎么办。实际上,如果我没有领会错的话,你的烦恼也是妈妈的烦恼。我和你一样,一直在寻找消除这些烦恼的办法。或许,我目前想到的答案可以派上点用场哦。
关于要不要长大
大概是因为你从小就是个大个子,加上你在外人面前言行得体、温和,很多人都认为你应该是个成熟的孩子。然而,熟悉你的人都会发现,你其实还幼稚得很。你超级喜爱的低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就曾经说过,别看你大个头,内心却住着一个宝宝。朱老师有时也会很着急,你心大无比,丢三落四,经常自以为是。除了我以外的家人,一看到你还要跟妈妈撒娇求爱的抱抱时,都会提醒你,都这么大了,要成熟一点了!
大概也只有我,永远不介意你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鲍布·迪伦成名之后,他的妈妈都还称呼他为“小鲍比”呢。他的妈妈还会教育他“嘴里有吃的时候不要讲话”“要跟别人说谢谢”“别不乖,小鲍比”……
你从小就有一个小小的怪癖,就是喜欢摸我的胳膊肘。到现在还会说着说着话,就伸过手来摸两下子。我问过你原因,你说自己其实也是无意识的,只不过摸两下就会觉得特别踏实。
诸如此类,你在9岁之后还有过以下这些“幼稚”的行为:知道圣诞老人和牙仙子都是妈妈假扮的而伤心痛哭;依然钟情于收集小汽车和各种小卡片;不愿自己睡觉,要妈妈陪着才能秒睡;偷偷用梳子沾水给自己梳发型;对刀枪剑戟这类玩具爱不释手;书包里藏着捡来的螺丝帽……
但妈妈懂得,一个男孩子,尤其是你这样内心柔软敏感的男孩子,这种幼稚应该叫作单纯。在这个年纪,男孩子可能比同龄的女孩更软弱,更需要“爱的抱抱”。而你,因为被赋予“懂事”“坚强”“有能力”等等标签和压力,在外你极力让自己承担更多责任、希望得到更多认可,只有回到家来,你才卸下这些包袱,变回成一个柔弱的小孩子。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很盼望快点长大,而你却说不想长大,因为你长大了,我就老了。亲爱的桐仔,其实不用因为不想长大或太想长大而纠结。那么多的大人都在急着回到小时候,而你,不用羞于自己是个小孩。
当然,我不会打着“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借口,纵容你给别人制造麻烦或为所欲为。其实,我也坚信,你不会允许自己做那样的事情。因为你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可以放松一点,尽管把你的孩子气留给妈妈,尽量守住自己的单纯。长大的路很长,你可以慢慢走。
关于是不是优秀
妈妈需要检讨,平时太爱在朋友圈晒娃了。所以现在造成一种假象,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自带“学霸”光环。每当他们夸你“优秀”,我都得解释说,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
可是外部环境和你自身的社交圈子,都在不断给你我施加一些无形的“竞争”压力。本来从无钢琴、架子鼓考级比赛演出想法的我,因为老师们都表示出你学艺不精、进入瓶颈时,也会乱了方寸,一方面怪你练习不够刻苦,另一方面也开始琢磨要不要适当给你树立个短期目标。你在学校的单元考试中,只要成绩在95分以下,就会担心我失望生气,甚至纠结懊恼。你与同学在日常交往中,会不自觉地比较,如果同学魔方、数独比你速度快,或者考了什么证书等级,你都会不服气,要么偷偷练兵,要么也要求去考试拿证。
慢慢的,我发觉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你想样样优秀,处处拔尖,每件事都做到让身边的人满意。当然,这里妈妈也需要检讨。我想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争强好胜的个性施加在你身上,以往对你过于严苛、要求太高。
孩子,我并不反对你与同学朋友的竞争,反而欣赏你发现自己哪里不足,就憋足劲儿想要扳回一局的韧性。但是我想跟你说的是,在你所处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人算是优秀。我小的时候,优秀是指学习好,能考上大学,或者说“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今,这已经算不上什么难以企及的高度了。我倒是觉得,优秀是指能够保持热情、自信、创造和选择的能力。如果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无需与他人比较,你自然可以获得自我认同。
爸爸有时会焦虑,你以后会上一个什么样的中学,读一个什么专业的大学,是不是现在就应该开始规划留学和你的职业选择。我想,到你成年的时候,世界会变得大不同,很多职业会消亡,又会有很多职业兴起。将来的路,只有一步一步走,才会明朗。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如何,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你会比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前些日子,你跟我聊起,在你们小学生届有“学神、学霸、学民、学渣、学土”之分,而自己也只是介于“学霸”与“学民”之间而已;说起自己的梦想,你表示这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问题,需要多几年思考的过程,现在不想回答我这个问题。
我一方面被你的一本正经逗笑,另一方面也觉得挺欣赏你谦虚务实的态度。但是少年,你要自信一点,不管你是不是学霸,无论你有没有那些证书奖状,在我心里,你已经足够优秀了。回到那“一瓶子不满”的评价,妈妈通常还会补充一句:别看咱都是半瓶子咣当,但架不住咱瓶子多啊。
关于怎样发泄情绪
这一年里,尽管学业压力增加,你又身兼数职,时间经常排得满满。但我始终觉得,你尚属于学有余力的孩子,且无论学什么、实践什么,其中的逻辑常常是互通的,终归对你成为一个“全人”是有益的。所以我们挤出时间,外出旅行探险、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继续保持我们各种各样的家庭游戏。
但我始终有种感觉,你有时候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即使很委屈,也不敢哭闹;经常要看我的脸色行事;尽管算是见过世面,但在某些略微正式的场合容易紧张……
这一年中有两件比较突出的事情,让我深刻反思,你这种情绪的压抑,多半是因为我的失控而导致的。一是钢琴老师曾建议你在众多兴趣爱好中择优合理分配时间,而我理解为因为你不好好练琴而进入瓶颈,当场对你发怒。(更不肖说,几乎每次你练琴都会被我责骂。)二是几次因为与同学产生矛盾,而被牵连受到老师批评,你都想法设法对我隐瞒,我还狠狠批评你太软弱。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自责。钢琴课的问题,你考虑了好几天,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看到自己喜欢的乐谱就能弹出来”的境界,还是应该坚持学下去,自己给老师发微信,希望老师“不要不愿意教我了”,而且增加练习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月来我是实实在在看到了你的进步。
与同学相处的问题,几次你带着被破坏的文具或者轻伤回家,我都怒不可遏想要找同学家长聊聊,你都因为怕同学挨揍进而报复,拦住了我。我希望你能发泄掉这些负面的情绪,你却坚持不能还手的底线,因为一旦还手,你的“二道杠就不保了”。为此,我和爸爸都曾经着急上火,教你“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他”。你反而更不自在,更加为难。
球球阿姨跟我说,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也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家长情绪的问题。我想是的,我很多次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对你大吼小叫,让你害怕、无助。妈妈需要跟你道歉。
妈妈也在努力改变表达情绪的方式。你弹琴的时候,我会主动坐得远远的,你自己因为弹不顺而焦躁的时候,我也会用欣赏的语气告诉你,其实这首乐曲还挺美。你跟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会先给你一个拥抱,告诉你我们没必要跟每个人都做朋友,你想要还手可以还手,不想还手也不是懦弱……
亲爱的小小少年,妈妈说了这么多,才发现原来你的这些烦恼,其实更是妈妈的烦恼。可是人生大概就是不断地增添烦恼、解决烦恼,才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吧。还好,你现在还愿意经常跟我谈心,愿意把什么事情都告诉我。我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点再长点。
孩子,有烦恼很正常,只要我们学会与烦恼共处,早晚有破解烦恼的办法。
拉拉杂杂写这么多,只是希望你——一个即将十岁的少年能够更加开心、阳光。我最最亲爱的孩子,生日快乐!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19年6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