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学习我脑子里一直在回响这五个字“从清晨出发”。
是的,没有错,《亚洲清晨血压共识解读论坛》就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共识。
我们说,一个人掌控了清晨的时间就等于掌控了人生的主动权,同样,掌控了一个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就等同于掌控了他大半的命运。
医生们众所周知,高血压是ASCVD的首要危险因素,而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然,ASCVD的高危因素主要也就两个:高血压和糖尿病。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中指出每一个医生都要给35岁以上的人群首诊测血压,同时加强宣教,及早提供干预指导。
然而,或者是说破嘴,或者是没有说到,悲剧总在身边上演。
急诊室里三十岁的小伙突发脑出血脑疝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头痛是因为他有高血压,他连续给自己服用了四片去痛片,药物没有去除他的痛苦,却带他离开了人世。医生也都很心痛。
还有,躺在急诊室的中年高血压患者喊腰痛,他私自加大降压药物剂量,将自己的血压从220/100mmHg短时间降到了160/80mmHg,结果并发了高血压最凶险的并发症主动脉夹层撕裂,抢救过来的机率几乎是零。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还有,我本不想放这张图片,可我也知道,对于年轻的、生活不自律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没有比这再直观的刺激了。这是病房里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过来后因脑缺血缺氧不可逆转的成为植物人,四十岁,猝死前和朋友饮酒到凌晨2点。
回到主题,说说今晚的重点学习内容:
1.《从2017美国AHA高血压指南看血压的强化管理策略》看过去: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美国人在2017年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前移了。对,标准定在了130/80mmHg。
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美国人的130/80mmHg的诊断标准,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将增加8300万,将近1个亿,血压未达标的患者将增加3000万。而目前,我们按140/9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达标率no more than6%。
已经这么低了,我们还会跟吗?当然,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我们也跟不起,更不用说国内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统一,这有点像马季先生的相声“五官争功”,各个脏器都要说话,不能顾此失彼,要权衡利弊。
事实上,循证的依据已经告诉我们高血压标准的降低带来的获益。
跟不跟,数值都在这里。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2.新标准的改变——新的测量方法。
重点就是清晨血压的管理。
清晨血压管理就是从清晨血压(6am-10am)监测评估入手,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要常规进行清晨血压的监测和评估。这也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重要手段。
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清晨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意味着24小时血压得到严格控制,如此带来的保护作用,高于基于诊室血压的评估结果。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如何选择,以及带来的不同的意义?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截图已经很好的说明,无需文字。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唯一学术的东西是药物治疗的时机,这是各级医生在学习宣教后需要熟练掌握的。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3.最后回到知行达的3C管理理念,优化血压管理,很简单就是这三个单词:
①Check。检查有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其他,特别重视清晨血压。
②Change。改变生活习惯,并寻求治疗。从而避免悲剧。
③Control。采取预防措施控制。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 半衰期对比图示降压药物的使用两个原则:
Ⅰ.控制不理想的血压,先考虑单药加量,再联合用药。
Ⅱ.个体化选择半衰期长的药物。比如氨氯地平(络活喜)。
总结:
高血压的管理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从清晨出发,从杠杆点出发,所有的努力,心,脑,肾都会获益。
感谢代表心脑肾的三位专家,姚桂华主任,赵仁亮主任,程海主任。还有管军院长。
出发就要受益,我们端正态度,为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