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三年级十二班出现了一个偶发事件。我在教学的其中一个环节进行了“演双簧”的活动——我唱,学生模唱并未我的歌声配动作,谁唱出声音,谁就失败。浩和轶就为这个“不能唱出声音”发生了矛盾,浩提醒轶不能出声音,轶却反感浩指着他,而动了手,浩哭起来了……我处理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 询问是什么情况?轶说浩指着他,让他受不了,于
是就打过去了。我问:“指你有没有指到身上?你打他有没有打到身上?”我试图用这个帮助轶意识到出手打人,有错。但轶却理直气壮说:“我不允许有人指着我……”我问全班同学:“轶错大一些还是浩得错大一些?”由于平时浩得人员没有轶得好,几乎没有人站在浩一边,都说:“都一样。”我准备缓一缓。请他们两到教室后面协商解决,解决好了再自行回到座位。
第二, 让他们自行解决。我继续上课,但观察了很长时间
他们两在僵持。
第三,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之后,我采用演戏的方式解决问题。我请两个当事人加上我一起“镜头回放”。我说:“现在我们回放当时的场景:老师演唱,你们用动作协助我表演。”故事中的轶这时应该是唱起来,而现实中的轶还在生气,忘记了配合。浩倒觉得有趣起来,轻轻提醒轶唱起来,这样他好指着他……这个回放结束后,整个气氛轻松起来,轶有些不好意思。我问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浩做的对的是什么地方?”同学说:“他记住了要求,没有唱,还指出了同学的错。”“那我们为浩鼓鼓掌吧!”我想通过这件事树立正义感,“对事不对人”。我接着问:“那轶什么地方做的对呢?”同学们一时语塞了……在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前,轶认识到自己确实错了,向浩说了对不起。接着我演了一出乱停汽车,被交警提醒还凶交警的事实。我通过故事告诉大家,错误是明摆的,即使别人的态度不好,也要承认自己的错。
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更是喜欢戏剧表演的。我讲一百个道理,不如演好一个故事给他们的启发大,这是我在课堂上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