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一部分在意识状态下进行,即我们每天可以觉察到的,但大部分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即无意识状态。所以,我们经常会做出甚至自己也不能理解和控制的行为。”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荣格
有一次去闺蜜家做客,正逢下午,和她可爱的小女儿睡午觉醒来之后,我寻找墙面上的钟表想看看现在几点钟。奇怪,他们家竟然没有钟或者表!我只短暂抱怨了一下,拿出手机看了时间
这个事情被我记得。我们傍晚出门散步时,又想到这个问题, 我就问她:“你们家的墙壁上为什么没有时钟呢?”
“时钟?要它干嘛,现在人们都看手机啊。”
“是没错,但是一个新家,总会给自己添置一个好看的钟表的,尽管它有时候用处不大,如果没有这个就很奇怪。唔……你觉得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吗?”
“我不愿更多去看表吧,就让时间那么自然而然的过去也好。我老公年龄比我大,有时候我会担心他会先老去。”
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她也明白了,原来在无意识中,她用避免看时间这个问题,去避免直面两人因年龄差距而潜在的对分离的焦虑……我把这个原理讲给她听,她点点头沉默了。
是的,这样一个小的场景,呈现了心理学里潜意识的奥秘。仅仅是一个钟表的故事,就体现了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恐惧或回避什么。这是不是太神奇了呢?
更关键的是,这种神奇,也许在你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时时刻刻影响我们做判断、做选择,或影响不同人面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反应。它体现了我们每个人内在独特的规律,也引导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在我们一生的长河中,每一天日常生活的所说、所做,有多少是有意识地、清醒的做的,而有多少是在我们无意识下做的选择?
柏拉图曾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又有多少是我们能够通过清醒的思考,而获得大智慧的?
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一部分在意识状态下进行,即我们每天可以觉察到的,但大部分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即无意识状态。所以,我们经常会做出甚至自己也不能理解和控制的行为。
无意识有很多表现形式,由精神分析开山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词条最先研究发现。
他把潜意识,比喻成“巨大冰山之底座”,水面之下的冰山,正是在生活中被人们忽略和遗忘的,在悄悄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行为,甚至一生的命运。
我们的潜意识同时也隐藏着绝大部分的不为人知的潜力,等待人们自我成长的挖掘和探索。简单说几个数据我们来感受一下。
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而每个脑细胞又可生长出2万个树突用来计算信息。
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人脑可以储存大约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1000万册)的500倍。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4本书的全部内容……
看了这些数据你是否有点大吃一惊?再回看自己当下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学习一个技术,如果不加以巩固,第二天就生疏许多,第三天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能很好记住,一些“没用的”的感受或事情却总是让我们记忆犹新。
大自然创造的人脑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直到现在人类对人脑的认识也是凤毛麟角。
而我们普通人一生所发挥的能力,大约占他全部能力的5%,像爱因斯卡这样伟大的天才,潜能的发挥也还不到10%。而对常人来说,隐藏起来的95%的潜在天赋,相当于未被开发的宝藏。
而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这样解释:人每日能够觉察到的意识只是水面上看到的冰山一角,而巨大的不被觉察和体会的无意识,则深藏在水面下,如果不去努力探寻,是不为人知的。
所以从心理学角度讲,当我们开始开发内心深处的那座冰山,生活就会发生变化。心理学家荣格甚至认为,“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那么,我们到底要探寻些什么呢?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边到底是有金矿银矿呢,还是充满海洋的垃圾或污秽呢?
举一个例子,就如今天我在吃牛肉面要加一点醋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事件引入眼帘。
那应该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夏天亲戚们都来到我家一起聚会。
我和哥哥姐姐在方桌上吃饭,我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不到三岁。哥哥开始叫他的妈妈,说想要醋和辣椒。
他的妈妈过来说:“你又要拌米饭?快省省吧,你那样吃饭还能吃吗!” 语气有点强烈,小哥哥一会儿就哭了,而我妈妈跟我说去给哥哥取一下,我就楞在那里不知所措。
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片段,之前也有想起过。我记得当时自己的深情,是呆住的。
因为哥哥的妈妈说话很严厉,底气雄厚,可能是把我吓住了,妈妈又让我去帮哥哥拿,我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哭了的哥哥,我三方面都纠结,只能低头不语。
我开始站在客观层面去看待当时那个场景:大部分小孩子还是对权威的批评比较敏感。
就算不是自己的母亲,别人的家长、老师、长辈,在我们身边有言语激烈的时候,都会吓到我们。大人们的呵斥或争吵,会让我们手足无措,甚至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才让大人发火。
我又站在感受层面去联想当时那个场景:想动又动弹不得,想安慰但觉得羞愧,仿佛我跟哥哥一样是被批评的小孩。
我联想到妈妈以前批评姐姐的时候会跟着哭,联想到在学校看到同学被打感觉害怕。进而联想到爸爸醉酒回家我心里砰砰跳的恐惧感。
联想停止到这里,打开手机里的音乐让自己轻松了一下。
为什么这些生活小事会反复想起?又为什么我们对某一类情绪总是十分敏感,猜疑心特别重?
在我的个人成长之路和心理咨询工作中,我逐渐发现,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存在没有被修通的情绪,那一块就容易成为我们的敏感区域,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固定思维。
常人把它称为“性格”,会这样评价——那个小孩性格太敏感了!那个小孩天生不爱与人交流,总是自己闷着等等。
真的是“天生”就这样吗?还是后天的一些事情积累,让他变成这个样子呢?
人类大脑可以储存很多记忆,而过往生活的片段也会非常之多。可能是你和童年伙伴玩耍的回忆,也可能是你一次奇异的梦境。
但让你始终记忆犹新的,一定都是引起你特殊情绪的生活事件。(虽然它看起来真的像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你的心理感受来说却是大事)
过往事件会逐渐模糊,但有时却反映在你的梦境里,或平时发呆突然闪现的场景。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也许我们来不及反应、也许激烈的情绪在心里涌动但难以名状,也没有人帮你把情绪表达出来,便在心里留下了结。
就像我举的这个例子,当时我一定不能清晰地感觉到我有什么感受,而现在想起来我才能明白。
这就说明,我对被呵斥、被批评这方面,是很敏感的。
而这个事件,只是我“担心被批评”的一小部分。而就是这一小部分,也许会成为我的一个固定思维模式,一直影响着我日后和父母的关系、职场关系、夫妻关系,甚至延续到下一代……
你的潜意识里有什么,可能直接影响了你平日的精力和关注点会放在哪里。
一个人际关系敏感的人,在职场环境中,每天可能要花上至少两三个小时去思考和处理内心的许多波动和猜疑,这个过程中已经让他消耗了太多能量,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工作和学习事务,那种疲惫感,也许用单纯的休息和睡眠是无法缓解的。
一个人潜意识里是怎样自我认知的,也极大程度影响了身边的人如何对待他。
也许我们自己身上就有这样的例子:我内心里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有点不能信任,那么我做什么事情都容易给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的期待,如果没有达到,我的内心便一再重复着挫败感,一再重复着“我不够好”的思想。
存在着这样的自我认知,做出来的事情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即使自己真实能力再强,内在的精神世界无法对自己高度认同,所表现出来的也会变了味道。
甚至这还会成为他内在对世界的自定义——我只有做的非常好,才能被别人看在眼里。如果我只是一般般好,是不会引起别人的赞扬和欣赏的。
如果存在着这样的思维,他可能还会经历很多事情,最终形成一个自我的信仰: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涉猎范围,才能被大众认可,才能让别人对我投来欣赏的目光。否则我的人生是不快乐的,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旦我哪方面有缺乏,就觉得羞愧难当。我的信仰就是我自己,我认为人就是应该使自己不断变强大,不够强大的人就会被藐视,被忽略,被置于无人之境……
听起来也许很正能量。但是深入这类人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他们经常被“自己做的不够好”的思想萦绕,无法接纳自己某方面不那么好的事实,最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super man。这样内在的信仰是对一个人有毁灭性的。
而那些不被觉知的自定义、试图回避的恐惧、一再“过敏”的敏感区域等,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着,影响我们的幸福感和正向的动力。
太多的心理学研究以及生活实例表明,修通了这些无意识中被卡住的部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去追求更平衡更顺畅的社会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