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半生,都习惯于“集中、统一”的生活,物质的匮乏决定了方式的单调。尤其是啥都要票证的年代,粮票、油票、肉票、布票、棉花票……都需要在斤斤两两中计较。那时还没有市场、商品的概念,也根本谈不上丰富多元,品种、色彩、式样都乏善可陈,能吃饱穿暖就不得了啦。那时的奢望就是“老三件”,后来又转换成”新三件”,但远远达不到满足欲望、选择自由的地步。
生活可以有选择的具体年代,已经记忆模糊。肯定是改革开放之后,肯定是取消了各种票证,肯定是有钱啥都能买到,肯定是钱包里都有了结余。物质的极大丰富,收入的明显提高,消费层次的多样化,对幸福美满的重新定义,都深刻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记得前些年,准备把家里舍不得丢弃的衣物用品,送给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大爷大妈,话刚出口人家直摇头:“日子好了,谁还愿意拣破旧。”
我们那一代兄弟姊妹多,一大家子吃的饭菜,一锅就煮了烩了,好吃不好吃就那么多,动作慢了就等下一顿。现在稍好点的家庭,早就多元化,有重口味的、有清淡口味的;有喜欢米饭的、有喜欢面食的;有偏好中餐的、有青睐西点的,往往一家有几口人就有几个花样。以前以为全人类人人都是一个样,现在才知道除了自己别人和你都不同,这日子好像变得有些矫情,但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