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高考定在6月7日。
倒推回来,今天是距离高考55天。
以一个半月的冲刺来对比别人三年的努力,这的确不现实。
但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调整状态,考生能重拾信心,父母、老师们也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那么每一位怀揣梦想的18岁少年,仍有改变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豆瓣评分8.3的日本电影《垫底辣妹》,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成绩倒数第一名的女孩,利用考前的最后一段时光加倍努力,考上日本的“北大”庆应大学的故事。
在学渣逆袭的过程中,老师、家长和考生本人都应该做点什么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带着美好的期待,一起从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中,寻找答案吧。
1.考生:享受孤独,冲刺梦想
长相甜美的小莎(剧中原名:工藤沙耶加)拥有一个孤独的童年。
家中有3个孩子,她是老大,妈妈没办法把所有精力投入在小莎身上,爸爸又独宠弟弟一个人。在学校里,不善言谈的小莎不仅没有朋友,更是同学们欺负的对象。
幸好,小莎考上了某女子中学,并且在入学第一天交到了3个好朋友。
因为可以直升学校的高中、大学,没有学习压力的4个女孩对学习再也不上心,每天玩得昏天黑地,过得无忧无虑。
就这样,友情取代了孤独,玩乐替代了努力,小莎再也没有认真学习过一天,成绩很快掉到了年级倒数第一。
直到高二,小莎意外背上了处分,失去了直升大学的机会……
成绩垫底的孩子,原因或许各有不同,但心态一定是相似的——早已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得过且过,对人生自暴自弃。
小莎也不例外。
被停学之后,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小莎却不紧不慢地给自己染了一头金发,还穿上了平日里学校不能穿的露脐装和热裤。
去不成学校,妈妈就给小莎报了一个课外补习班。
在补习班里,小莎明确了学习目标,也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道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在努力的过程中,孤独是必修课。
一开始,小莎还是姐妹团一起逛街、泡吧,只不过别人在唱歌,她在争分夺秒的学习。时间长了,小姐妹发现小莎是真的在努力,于是决定暂时“抛弃”她,不再带小莎聚会。
隔绝了低质量社交,小莎才100%投入努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看书、补课、做练习。熬过了无数个孤单奋战的深夜,小莎的成绩很快提高到高三学生的平均水平。
学习本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低质量的合群会拖垮你的人生。当你为了浅薄的友情而放弃成长,在一群人的狂欢中浑浑噩噩,未来一定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2.老师:点燃信念,因材施教
电影中的两个老师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校里的老师嘲笑小莎是“垃圾”,劝她放弃学业,早点去混社会,他认定小莎的人生已经没救了。
补习班的坪田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坚信:只要能帮学生重拾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经过摸底考试,坪田老师发现小莎的知识水平,仅相当于小学四年级!
但他没有放弃小莎,而是另辟蹊径,表扬她在啥也不会的情况下,坚持填满了整张试卷,很有进取心。并且趁热打铁,鼓励小莎把坪田大学立为考试目标,理由是那所学校里有很多帅哥。
这种激励方式很有戏剧性,却凸显出高质量教学的核心:以最具诱惑力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点燃他们的学习信念。
有了兴趣和目标,下一步就是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环节,坪田老师最擅长因材施教。
小莎的英语词汇量小,坪田老师就送她一本词典,让她看到陌生的单词就翻阅、背熟;小莎对历史不感兴趣,坪田老师就让她抛弃枯燥的教科书,从漫画书里学习日本历史;小莎搞不定政治大题,坪田老师就让她多看新闻,并用连续发问的方式引导小莎深入思考。
小莎的成绩提高很快,但在距离考试只有两个月时,她的模拟分数与庆应大学的招生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这时候,应该继续题海战术,查漏补缺吗?
恰恰相反,坪田老师就劝小莎稍事休整,去梦想中的大学看看,提前感受一下庆应大学的氛围。
旅行归来,小莎对梦想有了更加具体的感知,信念感更强,复习起来也更有劲儿了。
3.家长:尊重独立,赋予信任
每年高考,最紧张的除了考生本人,一定是家长们了。
小莎的家庭有些特殊,爸爸对她的生活毫不在意,也早就放弃对她的学业期待了。
好在小莎的妈妈温柔善良,从来没有打击过孩子,虽然承担了高昂的补习费用,却一直告诉小莎:“就算没考上庆应大学也没关系,妈妈只是喜欢你这种很努力的样子。”
这样的鼓励恰到好处,既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又赋予他们十足的信任。
与妻子的教育方式相反,小莎爸爸呈现出两种管教的极端:
对两个女儿不闻不问,完全放任自流,却把自己所有的期待押在唯一的儿子身上,不惜耗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想把儿子培养成职业棒球运动员。
尊重独立和寄予期待,二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即:孩子追寻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是在替爸妈达成愿望?
面对不愿学习的大女儿,爸爸说“你的人生没指望了,自甘堕落去吧”,妈妈却说“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妈妈陪着你一起努力”;
面对不愿意继续打棒球的儿子,爸爸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现在放弃就滚出家门吧”,妈妈却直言“儿子从来不喜欢打棒球,就让他过回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最近热播的《小舍得》里,小子悠说:“妈妈不爱我,她只是喜欢成绩好的我”。
有多少父母和子悠妈妈一样,只希望拥有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只有在孩子考出好成绩时,才觉得自己挺直了腰杆?
爱孩子,就请尊重他独立的人格。
高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但它决定不了一个人的一辈子。
不论你的孩子成绩如何,在高考前的最后55天里,别放弃鼓励他。但也不能笃定他一定会考好,不要让一个考差了的孩子对人生失去期待,绝望地走上楼顶……
4.努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逆袭。在后续的55天里加倍勤奋,也不一定收获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是,从现在开始努力,能补救一科是一科,能提高10分是10分。认认真真走完考前的最后一段岁月,让自己的人生少一点遗憾,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来说,未来人生还有几十年路要走。
把这份努力带入到之后的生活中,把对自己负责的信念带入到人生的每一天,未来,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快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身边的考生、家长和老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