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纠结的一生:王蒙

纠结的一生:王蒙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07:45 被阅读0次

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很讲究童子功。就是要对孩子从小培养,再用一生的时间学习、体会和实践,因此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往往十分深厚。

元代画家王蒙出生便是高起点:他的外祖父赵孟頫是元初的文化领袖,当时少有的官至一品的汉族文人;外祖母管道昇是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人;舅舅赵雍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极高。

这样一个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家庭,他们的朋友圈也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书画界大咖。

王蒙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诗书画方面,尤其是绘画方面,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溪山风雨图册》,收录了王蒙早年临摹唐宋名家技法,并大胆创新的绘画学习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王蒙的绘画承袭和演变的过程。

不过,彼时的他,虽博采众长,距离成为独具特色的开创型绘画大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溪山风雨图册·局部

王蒙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元朝的选官制度让南方汉人几乎没有进入官场的机会。

无奈的王蒙只能隐居黄鹤山,一住就是几十年。

后来,张士诚占据浙江,王蒙做过“长史”之类的小官。

由于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王蒙只得辞去官职,重新回到黄鹤山,继续他的隐居生活。

不过在他的心目中,一直没有放下进入仕途的想法,仕与隐始终是他为之左右纠结的难题。

明朝建立以后,王蒙再次走出山林,出任了泰安知府。

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先先后后有三万多人受到牵连。

不幸的是,王蒙并没有在做官期间有什么政治作为,反倒因为经常到胡惟庸家赏画,而被抓进了监狱。

不久,七十几岁的王蒙便死在了狱中。

在王蒙的绘画作品中,隐居题材的特别多。

不过我们看他的画作,大多满满当当、密密麻麻,山的走向充满了动势,给人躁动不安感。

夏山高隐图

从画中也可以看出,王蒙的内心总是在隐居和出仕之间不停地纠结和挣扎着。

这种纠结挣扎成为了他独特的绘画思想,也把他推进了命运的深渊。

王蒙的作品中,没有文人画常见的空旷、萧索,他的画基本上都很满,而且多为竖幅,所表现的山脉曲折向上,即后人所说的“龙脉”。

在笔墨技法上,王蒙也有所创新,发明了曲曲弯弯如方便面的“解索皴”等等。

王蒙被后人列为“元四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明清乃至今天的国画绘画。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

    现在在读王蒙的《一个人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刚读几页,得知王蒙的父亲,王锦第,是一个有趣的知识分子,只是在吃了...

  • 《奇葩奇葩处处哀》:带泪的幽默

    含着眼泪看完王蒙先生的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我觉得,王蒙不是以前的王蒙了。 二十岁,他是写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棋盘上的境界

    阿城的《棋王》让人难忘。 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王蒙撰文高度赞赏...

  • 安详—王蒙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忿忿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

  • 《喜悦》王蒙

    保持喜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坚定的成熟! 清晨当一缕阳光照在了我的脸上,是多么温暖。心中升起了喜悦!愿阳光也照在你的...

  • 略写王蒙

    前阵子,得到元代王蒙的《溪山秋霁》,原大高清,纤毫毕现。挂在客厅中,经常驻足欣赏。在元四家中,王蒙的技法最多变。皴...

  • 王蒙来了

    接到履新文联的老上司电询,“王蒙的讲座要不要听?”。于是就走进了王蒙先生的主题讲堂——“永恒的文学”。先生耄耋之年...

  • 《王蒙读书》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功能 : 第一,语言的人性化。 第二,语言的记忆功能。 第三,语言是一种修辞的手段 我是天空里的...

  • 《王蒙读书》

    《黑森林》刘西鸿 橘黄色的光照着空寂无声的长廊。我带着满满一份橘黄色的平和和温暖。 《安详》 ...

  • 元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 元末弃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纠结的一生:王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fn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