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账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平,几十载的饱受冷漠,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年老的身驱抬起艰辛头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动到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推迟,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饽饽的秦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望”,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这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他就是烛之武。 永远的烛之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