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看到惯性这个词用在商业领域,第一次就是上本书《华与华》
惯性是指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而成功得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竞争对手得惯性和低效。例如网飞公司看准百视达公司不愿放弃自己在零售店营销方面的优势而抢占领域,获得胜利。
一个企业遭遇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外部的威胁或其他企业享有的发展机遇,而是自身惯性。了解对手的惯性与了解自己的优势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而惯性认为三种:
(1)工作日惯性:工作日程,人们做事的方式
(2)企业文化惯性:工作规程和思维惯性-打破企业文化惯性的第一步是精简,这有助于消除复杂的工作日程、工作程序以及部门间隐形的交易等掩饰浪费与低效的因素。消除多余的管理,终止不必要的业务。精简之后,进行打破重组
(3)代理惯性-当企业认识到应对变局比固守传统业务更为重要时,代理惯性就会消失。
第15章:综合运用多种因素
好战略= 明智的预测+弱化复杂性的指导方针+设计思维的力量+集中化的战略+运用自身优势+驾驭变革大潮+竞争对手的惯性与混乱发挥
到最后一部分提到如何像战略家一样的思考,去制定战略。而制定一个好的战略就必须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作为一种可行性假设的好战略务必是基于固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判断。而并不是已知的知识。而拥有战略家的眼光就是“不短见”,用最新的思想,并做好被别人模仿的心理准备。“不短见”在于对产业结构及趋势和对竞争对手行动的洞察,还是对自己能力和资源的了解,抑或是让自己的思考方式变得更加全面并摒弃偏见。
而让自己眼光放长一点,意味着放弃一个现成的判断是痛苦而令人不安的,所以大多数都乐于接受最早出现的灵感。
而做判断的是要注意的是:
1. 必须到真正需要关注的事情上面
2.必须培养自我怀疑能力,对自己的判断提出质疑
3.养成记录自己判断的习惯
五大失误:
1.过度设计-设计者不清楚自己建造的系统的失灵模式和失灵后果,超出理解能力会分析能力
2.顺境谬论-认为前一段时间没有风险意味着之后也没有风险
3.偏好风险激励-追逐风险
4.从众心理-迫使我们认为一件事好或不好,因为别人都那样说
5.内在视角-内在视角的人往往会忽视相关的数据,总是会说“这次情况会不同”
“关注于众人附和的论调相反的现实数据,并吸取其他人和其他地方的历史教训”
网友评论